安可人生

聽力受損失智風險高 聽力師:篩檢顧耳兼護腦

聽力受損失智風險高 聽力師:篩檢顧耳兼護腦

文/創新照顧編輯部

「輕度聽力受損者,失智風險較一般人高3到5倍,但聽覺受損是隱形、看不見,所以聽力專業較不受重視,常被邊緣化。」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指出,從嬰兒呱呱墜地到終老,聽力師均可介入做聽覺評估。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隨年齡增長器官老化,等聽覺退化到某種程度才由聽力師介入做聽覺評估,用輔具補強,為時已晚。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3人就有1人有失能性聽力受損,台灣明顯嚴重,聽力受損長者高達4成。世衛籲各國將預防聽力受損變成公衛政策,聽力師可赴長照機構與照顧服務人員分享聽損照顧議題。

葉文英提及,聽覺受損是隱形、看不見的,故聽力師常被忽略。當聽力受損到某種程度,患者驚覺不對勁,聽力師介入評估,會診耳鼻喉科、神經內科,決定使用輔具,為時已晚。其實使用輔具經追蹤後,長者聽覺能力是可以提升改善溝通狀況。

葉文英建議,《長期照顧服務法》須明訂長照機構要配置聽力師服務,為長者評估聽力,因聽力受損無法與外界溝通,會漸漸封閉,導致失智、失能,若及早介入聽力關懷,可延緩聽力受損及失能速度。

葉文英舉一位90歲個案為例,他不乏長照資源,聽力師發現他聽力受損,聽不清楚便不喜歡講話,借助輔具後可開心跟著音樂唱歌。故聽力師及早介入可協助聽損者復能或延後失能,所以聽力師的專業必須被重視。

葉文英建議政府,廣設社區聽力所(全台僅27家),用儀器為民眾做聽覺篩檢,再照會耳鼻喉科、神經內科評估,讓照會服務更完整。他強調,聽力師整合型治療模式是很棒的設計,值得在長照體系發展。

各職類如何整合?葉文英說,去除門戶之見、以人為本,便可合作,若堅持己見,專業反倒容易跛腳,大家應思考是不是為病患著想,提供整合型長照服務。

中華民國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1期創新照顧雜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