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社交處方箋之四 | 用繪畫刺激五感的藝術處方箋

藝術處方箋

舉起畫筆揮灑新的人生色彩。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美館從國家級藝術殿堂走進樂齡服務,已累積多年經驗,從獨居老人開始,又跨足失智症族群,致力拓展樂齡銀髮族的藝術參與活動。近兩三年來,更聘請專業藝術治療師以美術館各種展覽,為失智長輩及其親屬主要照護者規劃相關藝術對談及創作活動。


文字=黃鈺雲

藝術療癒其來有自,從專業的藝術、心理與醫療三領域結合,到人人都可以自己上手的曼羅陀、著色本療癒,藝術在提供心靈解放的效應上特別驚人。日常逛藝廊、看畫展,沈浸藝術氛圍即可紓解情緒與壓力;若進一步進行繪畫創作,可以更達內心情感。國美館創立的老當藝壯工作坊結合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讓失智長輩和家人,有一個揮灑生命色彩的專屬空間。

藝術介入延緩失智症,國美館邀請民眾走出家門。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推動藝術平權的先鋒

國立臺灣美術館在推動藝術平權上不遺餘力,教育推廣組助理研究員吳麗娟表示,國美館多年前即開始針對自閉症兒童推動藝術工作坊;2013年運用口述影像、觸摸體驗及非視覺性的一對一創作工作坊,延伸到視障服務,讓更多族群可以接觸美術館。

隨著高齡社會到來,也開設針對失智症患者的團體工作坊。吳麗娟回憶,國美館第一次做樂齡藝術服務與工作坊,主要針對獨居老人,但後來觀察到若獨居老人合併失智症,更需要被關注,所以開始加入失智症患者的服務。

由於是新議題,因此需要專業合作,故特地邀請藝術治療師陳美伊參與規劃。她表示:「藝術治療對於認知功能維持的正向幫助,目前已有實證研究支持,也有很多相關文獻,全世界都積極用藝術介入失智的於預防、治療與減緩。」

從無到有,高齡藝術療癒坊自己來

不過,在台灣目前具體的相關公開數據說明藝術在失智症患者的研究還不多,也沒有系統式的方法,國立臺灣美術館的工作團隊慢慢摸索,不斷嘗試和調整。每年都用不一樣的方式,盡可能運用美術館的時間、空間,硬體、軟體等資源,給予失智長輩支持與服務。全程活動共8次,每次2小時,內容分為導覽作品與引導創作兩大部分。

導覽畫展參觀也別有用心,如日本浮世繪特展。由於許多長輩具日治時代背景,因此浮世繪可以激起他們共鳴,對這些圖像較不陌生;或是選擇跟生活相關的展覽,如常見的年畫展,它跟節令與生肖年有關,具象徵意義,既可提升長輩的現實感,又能促進記憶連結。除了靜態賞畫,看畫展過程中也特別加入可以現場互動的細節,如一些用聞的或聽的小活動,讓視覺外的感官也能有所刺激。

陳美伊記得有一個平日在安養院都不講話的老伯伯,來幾堂課後,因為腳傷必須中斷,想不到竟然跟照服員吵著要來,證明去美術館對他而言是重要的,是有吸引力的。(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第20期/8月號)

《安可人生》雜誌第20期─ 社交處方箋
全省各大書店、網路書店均有販售
誠品:https://eslite.me/THNWB
金石堂:https://pse.is/TP6DN
博客來:https://pse.is/TPJ48
讀冊:https://pse.is/TEYE8


延伸閱讀

藝術創齡|臺史博、成大老年所、台南新樓醫院攜手開出「快樂處方箋」

全球樂齡|全球瘋創意高齡藝術節 讓長者大家藝起來!(上)

李偉文:熟齡更該玩藝術,藝術創作是解放心靈枷鎖的最好方法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