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後青春繪本館|尋找屬於自己的神話

《像巨人一樣》/文:馬克・丹尼歐、圖:伊凡・杜克/出版社:青林

撰文/朱靜容

為支持獨立書店特地前去選購一本書。一眼就被那蔚藍天空、深鬱海水的封面給吸引,鏤空紙板裡端立著一座露出愉悅表情的小島,是將小島擬人化的故事嗎?書名《像巨人一樣》,指的是小島像巨人?還是島上的居民有著像小島一般巨大的心念呢?懷抱各種揣想打開書,內容竟跟自己猜測的天差地遠。這本畫風怡人的圖畫書,文字陳述非常簡短,圖文整體搭配似乘快艇般,讓讀者迎著一道中速的風隨之前進。

《像巨人一樣》/文:馬克・丹尼歐、圖:伊凡・杜克/出版社:青林

然而閱讀此繪本時,我卻遇到些許障礙。喜歡有障礙的閱讀,因為讀得太快,容易自動腦補而錯失許多細節鋪陳,甚或誤解了部分安排。正因為有障礙,閱讀會產生停頓,然後反覆咀嚼、思考,逐漸釐清或繼續存疑,至少避免了自以為是。

乍讀此書覺得這是本「睡前儀式書」:在躺平、蓋被、闔眼之前,用一本圖畫書對明天產生期待。內容大致描繪主述的「我」將在翌日甦醒後化身巨人,與「你」馳騁於夢想的國度。例如開場白即寫道:「明天醒來的時候,我會像巨人一樣⋯⋯像巨人一樣,從時光的黑夜來找你。」畫面呈現一道黑色巨大身影,自落日海畔跨越草原,走向一位身著如「科學小飛俠」裝扮的孩子。

《像巨人一樣》/文:馬克・丹尼歐、圖:伊凡・杜克/出版社:青林

但為什麼「我」會像「巨人」一樣?「我」是指誰?「巨人」又具怎樣的意涵?於是試著表列出各種可能⋯⋯

巨人:圖像中黑色的影子,文字裡訴說故事的「我」,拿起這本圖畫書朗讀的人。可能代表了成人、意識、精神、想像力、夢想。

你:畫面裡裝扮成鳥的孩子,文字描寫的「你」,聆聽故事的聽眾,也許隱涉了睡著狀態的身體、小孩。

《像巨人一樣》/文:馬克・丹尼歐、圖:伊凡・杜克/出版社:青林

開始試著配對解讀,擬出幾種版本:

(1)大人跟孩子掛保證:明天醒來後,我們要繼續探索這個廣闊的世界。覺得這種解釋有點流於表層,似乎哄騙小孩上床,而用「明天做什麼」來交換條件。對明天有所期待,的確是激勵的好方法,但是否能促使早早躺平卻不一定。再者,給予期待的人和需要期待而被滿足的人,倘若不是同一位,這就淪為利益交換,失去單純動機與目的。

(2)「我」是地球、世界、人生,所以整本書是人與環境產生關聯後所活出的每一天,要「我(地球)」和「你(人類)」一起越過海洋、一起快步奔跑、一起消磨時光。這樣的詮釋搭配圖畫閱讀,使得故事成了地球謳歌,讚頌寰宇廣袤、眾物美妙。因此我們看見「島嶼、沙漠、郊區、灰塵、石頭、大山」、「廢墟、斷崖、化石、叢林、稻田、停車場」一連串語詞堆疊成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也讓文字最後書寫道「明天見」一詞,顯得具有永續意味。因為要「明天見」,所以要更珍惜這片天地。似乎理解層次挖深了一些,還有其他可能的解釋嗎?

(3)像巨人的「我」和穿小鳥頭套的「你」是同一人。「我」是意識、想法、心情、態度、時間,甚或是神秘靈界的另一個自己。為什麼這樣想?在河合隼雄所寫的《神話心理學》書中提及:我們大概會在十歲左右,開始認知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隨之也會感到驚惶,於是「人類為了解決這些而發展出各種宗教⋯⋯透過這些來保持內心的『平穩』。」我們透過神話讓自己在宇宙的秩序中產生意義,因為有了這層強烈意義網絡的確實支持,致使「我」不再孤獨。挺喜歡這種說法的。於是將像「巨人」的「我」聯想成來自神秘世界萬物靈,他囑咐著圖畫中孩子形象的「你」入夜後休養生息,因為明天我們還有重要任務需執行,要跟風說話,要著迷於花園一切,要渾身盈滿雨水、陽光與汗水。

《像巨人一樣》/文:馬克・丹尼歐、圖:伊凡・杜克/出版社:青林

這場路程,是生命的行旅!

帶著神話觀點來閱讀這本圖畫書,感覺整個視窗被拉大拓寬,還不止三次元呢!屬於自己的神話是什麼?他會化身怎樣的形象陪同你我探索每個未知的明天?喜歡這種探求,因為學習讓我們又多知道了一點點,卻也讓我們不知道的更多。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朱靜容

一種笑得很天真,想得很複雜的外星生物。降落地球後讀了法文系,做過電視節目企劃,編過報紙,主持過廣播,寫過歌、拍過戲…突然,五十歲後跑去法國遊學11個月。現在,一邊讀書、說故事,一邊等待母艦,有一天將重返B612號星球!

 


延伸閱讀:

後青春繪本館|看熱鬧也看門道:細品《我的海盜父親》

後青春繪本館|是誰弄垮房子的?

後青春繪本館|破解一本無字天書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