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藝術對話 世代交流〉系列報導|「看不懂藝術」?青銀跨代交流的芝麻開門通關語

青銀跨代交流 - 安可人生

演出內容因為引起跨世代的共同回憶,所以討論特別熱烈。(圖片來源/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偶然得知這幾年國小108年課綱中將「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列為核心素養,當時心中帶著欽羨想著「現在小學真的不一樣了……」,畢竟我這30幾歲的人回頭看,從小到大,段考前第一堂被數學或物理老師「借走」的課,肯定不是美術、工藝就是音樂,舉凡所有名為「學科」的老師都有「優先借出」美感藝術作為自己考前衝刺的權利。

而原來,我並不孤單。和眼前這些參與〈藝術對話 世代交流〉大學生們聊天過程,發現他們成長過程中,藝術於生活和教育現場中的卑微存在程度,與我相去不遠……更別說參與的長輩們,除了少數退休後很會安排時間的之外,談到藝術或是表演場館,清一色都是「會來衛武營附近公園運動啦,看表演這是第一次」、「沒有啦,什麼藝術,都看不懂」、「以前哪有這種概念說什麼花錢去看人家表演」。

計畫中的大學生與長者共同觀賞衛武營馬戲平台所推出的〈一瞬之光〉 。(圖片來源/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採訪過程另一意外發現是,參加這場計畫的對象看似來自兩群世代相差甚遠的人們,卻意外的對於藝術美感經驗的歷程十分相似──「覺得看不懂藝術」。就是因為這樣有趣的交集,反而成為除了節目之外,兩代間可以交流的共同點。有長輩說:「馬戲那個我都看不太懂,好像跟以前看的馬戲不一樣」,也有學生接著附和說:「對,我抱著狐疑的態度看完整場表演」,說完現場哄堂大笑。

其實看不看得懂或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反倒是因為有個話題成為會後彼交流的機會,才發現原來自己和不同世代間能藉由藝術拉近彼此的距離,甚至和過去的自己「相遇」。

這次衛武營安排了兩場截然不同的表演節目讓大學生與長輩共同欣賞,分別是來自韓國安銀美舞團的〈跳舞ㄚ嬤〉及臺灣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一瞬之光〉。每場演後的下午茶聚會,大家此起彼落的說著方才欣賞節目過程中喜歡、疑惑、不喜歡、無解的感受時,卻也從觀賞經驗中進一步串聯到過往的回憶,陳姊分享:「看到〈跳舞ㄚ嬤〉最後有一顆閃亮亮的球降下來飄出碎紙,台上邀請台下一起上去跳舞時,我就想起以前大學時偷偷去Disco參加舞會的感覺!我們以前的舞會就是現在年輕人的『夜店』啦!」,旁邊的學生睜大眼睛說:「天啊,姐姐居然也去過夜店,我都還沒去過呢……」,話一說出現場哄堂大笑,陳姊更是眼神充滿驕傲的補充「我們當時可是跟陸軍官校呢!」

衛武營特別安排每場表演會後學生與長輩交流。(圖片來源/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每回會後交流「懂」與「不懂」幾乎可以說是打開話匣子的第一首選,更有幾回我也被長輩問到「凱特,那你覺得它剛剛要傳達的意思是不是我說的那樣」,我總會笑著說「大哥放心啦,藝術不是老師更沒有標準答案,不要求懂或不懂。藝術是讓你感受的,你感覺到怎麼樣就是那樣,就是屬於你自己的」。

托爾斯泰認為「藝術不是技藝,藝術是藝術家將所體驗的感情用以傳達」,已經成人的我們或許在傳統家庭和學校教育的養成中少有機會感受藝術,但藝術作為情感和經驗的轉化,它並非提供選擇題或是非題的標準答案,它所建立的一種「聯結」:是向過去扣連我們的生命歷程,也是向未來拋接無限的可能性給自己。

不同世代、不同人生背景,對於藝術的感受肯定不盡相同,但只要持續藉由藝術做媒介,創造對話和交流的空間,我們永遠可以期待,每個人都能在藝術中感受屬於自己的時刻。

※〈藝術對話 世代交流〉計畫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主辦,攜手《安可人生》一同推動藝術與創齡深耕臺灣的系列報導

延伸閱讀

〈藝術對話 世代交流〉系列報導|「我們是屬於每個人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創齡跨域交流|Part 3:藝術就在你身邊-我們所走的創齡路

瑞士的古早味童玩串起跨代友情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