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書齋|10位日本長壽藝術家的生命對話:內心的小孩不老,年長的身體就能保有青春活力

圖/Pixabay

人稱「日本安迪‧沃荷」的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七十歲宣布隱居,但創作靈感反而更勝以往。

明明是要隱居,反而變得更忙碌(笑)

在社會刻板印象中,「老年」和「創作」似乎是兩件毫無交集的事,但橫尾忠則發現在日本有不少和他年紀相仿,甚至更高齡的創作者仍持續活躍在工作崗位上。

是因為長壽而創作?或是創作而使人長壽?

為了解開這個迷團,橫尾忠則花了三年時間,和九位八十歲以上仍活躍在創作領域的攝影師、電影導演、俳句詩人、小說加、音樂家、建築師、畫家進行生命對談。

「只有人類會受年齡牽制,限制自己的行動。」

-野見山曉治/97歲/畫家

「對我而言,畫畫時才是我真正活著的時刻。」

-李禹煥/81歲/美術家

「我想抬頭挺胸地說:『變老一定會對作品帶來正面影響。』」

-山田洋次/86歲/電影導演、編劇

在訪談尾聲,橫尾忠則發現,「不思考」是所有受訪者都提及的關鍵字。

而所謂的不思考,並不等於腦袋空空,而是逐漸擺脫思考的束縛,將自己交付給身體的感覺,讓身體本能甦醒過來。而這些身體本能,往往都是在人們還很「幼稚」的青少年時期所經驗、累積的。

橫尾忠則與他的創作

 

|幼稚性決定創造壽命

一個人的「成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愈來愈受重視。對於這種成熟有何想法?

 

橫尾:我也不太清楚,但我認為,說不定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的成熟吧。會覺得成熟這件事存在,只不過是我們的幻想而已……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成熟,那也沒什麼不好,但我猜大概沒有這種人。前面也提過,我們能在頂多近百歲的人生中得到的東西,其實沒有那麼多。

等到死後,投胎轉世,再把今生無法達成的事、未能做完的事,帶到來世繼續完成就好了。我想,輪迴轉世就是這麼回事。

人為何要帶著肉體,出生在這個世上,就是因為前世有尚未解決的問題,或說還沒做完的事。如果前世已經把問題解決了,我們就沒有必要像這樣轉世為人了。也就是說,到那時候我們就會解脫了。解脫後,就可以像釋迦牟尼一樣待在「不退轉」(譯註:指修行至一種不退步、不失去修行成果的境界)的涅槃之境。

但我們都尚未解脫。前世的我們為了解脫,費盡千辛萬苦,然而還是留下了未竟之事,所以我們才會像現在這樣存在於此處,討論何謂成熟。

因此,我們是以未完的狀態出生,以未完的狀態活著,以未完的狀態死去。過程中沒有所謂的成熟或完結。來世又會以未完的狀態出生,未完的狀態活著……我們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反反覆覆中,把問題一道一道地解決後,才會得到悟性,最後為輪迴畫下休止符。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

|在今生中沒有所謂的成熟

 

年齡增長後,反而因為擺脫了頭腦的支配,使身體掌握主導性,進而能純粹地投身於創作活動、藝術行為上。這也更加延長了自己的壽命。年齡的增長反而是一種返老還童。

 

橫尾:這是最重要的部分,創造的根源、核心就在於此。那是一種可稱為「年少性」「幼稚性」(infantilism)的東西。我想,一個人能在上了年紀之後,繼續保有多少這樣的特性,就決定了這個人的「創造壽命」。

大家都說,十幾歲是人格形成的時期,二十歲以後就只是在既有的人格上,增加知識、資訊而已,而這些知識、資訊已不會對人格產生影響。

所以,創造的原點、靈感的泉源,都是十幾歲時經驗過的、聽見看見的、記住的事物,那些全都反映在現在的作品中。當然,二十歲以後,會以知識、資訊為裝飾,在作品中展現出當下性,但最根本的部分還是來自十幾歲時的體驗。

那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樣,一打開來,裡面各種不透明的、危險的、不堪的、下流的事物,全都一股勁地飛出盒外。而那樣的揭露正是創造。到了現在,已經沒必要再吸收新事物,以滿足好奇心了。

不過,也有可能只是我個人是如此而已……對我來說,比起吸收新事物,我更重視的是,我有沒有將那種流動的幼稚性,鋪墊在底部,當作所有作品的根源。

 

五、六十歲左右的自己,和現在八十歲的自己,相較之下,何者比較接近年少時期?

 

橫尾:現在的感覺,比較像在試圖回憶童年時的任性,或說試著把以前藏在裡面的東西吐出來的感覺。我想,一部分也是因為到了這個年齡,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允許我這麼做了。這麼一來,那些年少性,或說幼稚性的東西,就會顯現出來。換言之,就是回到童年的天馬行空、不受拘束。

本文摘自《橫尾忠則X九位經典創作者的生命對話:不是因為長壽而創造,而是因為創造而長壽》

《橫尾忠則X9位經典創作者的生命對話:不是因為長壽而創造,而是因為創造而長壽》(圖/大田出版)

作者:橫尾忠則

譯者:李璦祺

出版:大田出版

延伸閱讀

安可嬤咪|活到老的日本阿嬤,如何搞怪玩到老?

70歲卻活出11歲人生!?不老的英國設計頑童 Paul Smit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