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人物|因林懷民一席話,黃森松帶四位情人回鄉辦報的生命故事

50多年前黃森松創辦台灣第一份草根社區報《今日美濃》,就在背後的菸樓。(圖/汪文豪攝)

文與圖/汪文豪

「除了愛妻之外,我這輩子還有三個情人。第一個是文學,第二個是歷史,第三個是新聞,」《今日美濃》創辦人、同時也是政大歷史系與新聞所畢業的黃森松,用生命中的摯愛,回憶起年輕時的生命故事。

對許多人來說,看到《今日美濃》四個字,除了可以猜出是一本在高雄市美濃區發行的刊物外,大概一無所知。但如果介紹《今日美濃》是台灣農村興辦社區報的先聲,是報禁開放前第一份出自民間的草根報紙,還感動了林懷民帶領雲門舞集首次下鄉公演,你就會知道黃森松對台灣草根民主扮演著具體而微的貢獻。

「我好比是陸軍官校的畢業生去當土匪呀,」黃森松用自嘲的口吻,形容當年回家鄉創辦《今日美濃》的傻勁。那時政大新聞所的研究生很搶手,一畢業幾乎都被主流媒體網羅,而同學也以能進入主流媒體或出國留學為榮,只有他選擇回鄉辦社區報,走小眾媒體路線。

「我大四時修林懷民的採訪寫作課,某次請鄉土文學家黃春明談文學創作,勾起了我的鄉愁,覺得應該為家鄉做些事,」黃森松回憶,他高中編校刊時就對新聞很有興趣,大學聯考也以政大新聞系為第一志願,結果一分之差落入歷史系。

因為林懷民的鼓勵,黃森松回美濃辦社區報,也促成雲門第一次下鄉公演。

雖然如此,他不但常跑到新聞系修課,日後以第一高分考取新聞所,還在就讀歷史系期間,與小他兩屆的學妹林錦霜談戀愛,而林錦霜也成為他辦美濃社區報的最大精神支柱。

「讀歷史系的時候,白天我忙著當籃球、棒球的裁判,又忙著談戀愛,根本沒人相信我會考上新聞所,」黃森松笑說,其實他每晚十點送女朋友進女生宿舍後,就回男生宿舍讀書到凌晨三、四點。所以當他考上新聞所,可說跌破大家的眼鏡。

雖然專注兒女私情,黃森松卻也沒忘記國家大事。他除了參加校刊《政大青年》、《自強報》的編輯,平日在校外也參與《大學雜誌》,幫許信良、張俊宏等人的稿子下標與排版。

他記得大三自己擔任《自強報》總編輯時,政大新聞系的黃年當採訪主任,某次為了挑戰校內刊物發行前必須送交校方審查的言論控制,寫了一篇小社論故意不送審,結果消息走露,當期《自強報》難產,代聯會還為此事集體請辭,抗議校方的思想審查。

從大學相識到返鄉相伴,林錦霜(左)始終是黃森松(右)人生與事業上的得力支持者。(圖/黃森松提供)

黃森松就讀大四那年,某日下課在指南客運站碰到林懷民,林懷民問他畢業後想做什麼?他說想回美濃辦社區報。結果林懷民深受感動,也答道:「如果我的舞跳不好,也要回新港辦社區報。」

林懷民一席話,讓黃森松銘記在心,就讀研一時,於暑假號召一群美濃學子回鄉,先試辦了八期的《今日美濃》,並在楊孝濚教授的指導下完成「鄉村社區報紙與鄉村社區發展-兼論小眾媒體能否在台灣鄉間生存」的碩士論文。

《今日美濃》的試辦,讓黃森松發現美濃鄉民對自己社區的認同感顯著提升,也堅定他辦社區報的理念。

1977年3月,《今日美濃》更名為《美濃週刊》正式發行。相較於當時主流媒體將焦點集中於台北政經中心,黃森松主持的《美濃週刊》特別著重農村問題報導。

黃森松回鄉創《今日美濃》,林懷民親自撰文鼓勵。

「每次看到農產品滯銷,就想要幫農民發聲。小黃瓜鄉下一條1塊,為何到台北賣10塊?鄉下人的痛苦,台北人為何不知道?」黃森松說,每次他目睹農產品滯銷引來漫天蚊蠅,農夫愁容滿面,就發誓要辦好《美濃週刊》。

在妻子林錦霜的支持協助下,黃森松從採訪、編輯、打字、印刷、發行到收報費,常見兩人一同忙進忙外。

即使黃森松遭遇挫折而想要放棄,在國中教書的林錦霜會對他說:「有些人活著跟死人一樣,有些人死了千百年,例如屈原、陶淵明、李白、蘇東坡等,我現在上課還在介紹,他們根本沒死。」鼓勵黃森松持續為後代留下作品。

《美濃週刊》很快成為台灣社區報的典範,透過黃森松的報導,促成了美濃農業圖書館的興建,也讓導演李行看到鍾理和與鍾平妹的愛情故事,拍成電影「原鄉人」。

當年《今日美濃》辦公室就在美濃的菸樓。(圖/黃森松提供)

林懷民感動於黃森松與美濃人的文化熱情,也選擇美濃為「雲門舞集下鄉的第一站,精緻文化帶入鄉村的第一步」,親自為美濃的文化活動籌募基金。

1980年4月18日,台灣歷史上發生兩件重要的大事。白天,台北的軍事審判法庭,美麗島大審宣判;晚上,雲門舞集在美濃表演。舞畢,美濃人用親手製作的紙傘,送給在場舞者,感謝雲門下鄉。

黃森松的《美濃週刊》,在當時肅殺的政治氣氛下,早已為草根社會點燃公民意識的星火,燎原出台灣各地興辦社區報的熱潮。

雲門首次下鄉公演,美濃週刊有第一手報導。

知名導演李行當年前往美濃拍攝電影《原鄉人》的報導。

2013年5月,政大舉行86周年校慶慶祝大會表揚五位傑出校友,傑出校友大部分是企業董事長或退休官員,只有黃森松是名不見經傳的農村社區報紙創辦人,卻得到現場觀禮者最如雷的掌聲。

「早知這麼辛苦,我可能就不辦了。」年近七旬的黃森松致詞時拿出已逝妻子林錦霜的照片,哽咽感性地說,妻子是他的政大學妹,一肩扛起家庭經濟重擔,並鼓勵他,「去寫你喜歡的,去做你想做的」,如果沒有妻子的支持,他不敢走上這條「天使不敢走的道路」。

即使潮起潮落,《今日美濃》也曾歷經停刊又復刊,但黃森松和他四個愛人的故事,值得在台灣地方報業發展史,記上一筆。

黃森松當年獲頒政大傑出校友,帶著髮妻林錦霜的遺照致詞,不禁哽咽。(圖/截自黃森松臉書)

即使已入七旬,黃森松仍積極出版《今日美濃》與地方文史的調查與撰寫。(圖/截自黃森松臉書)

延伸閱讀

創齡放送局|日本地方銀髮刊物的進擊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