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遊藝|有人稱我「德瑞拉」——安迪・沃荷面面觀(上)

安迪

© 2018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文字=熊瑞香  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普普藝術的教宗? 消費世界的教父?操作媒體的神人?美國夢的製造者?現代的宮廷畫家?地下電影的導演?電視節目主持人?藝術圈的超級巨星?藝術企業的經營者?工商社會的藝術先知?還是窺淫癖者?戀物癖者?過動兒?自戀狂?同性戀?無性戀?

多重角色與身份讓人摸不著底細,又似乎毫不保留地將自己袒露於世,一個人格特質充滿矛盾、複雜、機巧的怪胎;德瑞拉(Drella)的稱呼最能概括他,即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與灰姑娘仙度瑞拉(Cinderella)綜合體,他就是美國普普藝術的超級巨星:安迪·沃荷。

生平:呼風喚雨,不可一世

安迪・沃荷1928 年出生於匹茲堡,是捷克斯洛伐克移民的第二代,父母皆來自捷克,家境清寒,排行三兄弟中老么。成長之初正逢美國經濟蕭條衰退的時代,父親積勞成疾臥病三年,在他青少年時即告別人世。他的母親才華洋溢,擅長說故事,又精於彩繪、紙雕,是裝飾藝術的高手,堪稱民俗藝術家。他承襲了母親的藝術基因,爾後與母親同住紐約20年。母親在他創作之初還曾幫他的作品上色、畫線,甚至代為簽名。

安迪・沃荷早年身體孱弱,4 歲時被汽車撞斷手腕,6 歲時得猩紅熱,並經歷了三次的精神崩潰。肇因於 8 歲時罹患神經性舞蹈症,疾病的後遺症使他年輕時就開始掉髮與喪失皮膚色素。三次的病發,讓他臥病在床,備受母親寵愛,可以花大把時間畫圖、剪紙、看漫畫、聽收音機、翻閱電影雜誌、收集明星照片,這些童年的嗜好開啟了他對藝術、媒體的狂熱與執著。

9 歲到 13 歲時參加卡內基美術館舉辦的週末美術研習班即已表現突出,成為300名學生中的佼佼者。1945 年進入卡內基理工學院(今卡內基大學)主修繪圖設計,大學期間便開始他的藝術生涯,為匹茲堡的百貨公司做櫥窗設計,並以類自畫像〈挖鼻孔的男孩〉參加匹茲堡畫家協會年展, 引爆兩派人馬的爭議,這也是他畢生作品常引起是寶藏抑或垃圾的藝術論辯的起始。

1949年大學畢業立即前往紐約發展,在紐約短短一年就成為多本時尚雜誌的設計紅人,包括《Glamour》、《Charm》、《seven teen》、《Vogue》、《Harper’s Bazaar》等雜誌,為哥倫比亞唱片繪製廣告,也為紐約的百貨公司做櫥窗設計,已然是成功的商業藝術家。

〈瑪麗蓮・夢露〉1971年紙上膠印。© 2018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1950年代崛起於紐約,亦是時勢造英雄,趕上紐約時尚行業的黃金年代。民眾購買力強大與市場需求蓬勃,廣告設計為他贏得了聲望與財富,並開始寫作出書,從事藝術創作與參加畫展。1952年以24歲之齡開了人生首次畫展,其中15幅畫作乃根據以《冷血》一書獲普立茲文學獎的楚門・卡波特著作所繪的插圖。

1956 年又以「個性鞋」參加紐約MOMA美術館的美國現代繪畫展,畫中的鞋子均以金箔拼貼裝飾,並根據名人的風格特色設計,且替畫中鞋子取名為:貓王普利斯萊、詹姆士・狄恩、茱蒂・嘉倫等,創意十足,因而獲得多樣獎項。不過二十幾歲,即在紐約嶄露頭角,風光無限。1957 年更成立安迪・沃荷企業公司, 以管理他的商業廣告創作。

1960年代則是奠定安迪・沃荷未來巨大成功的時代,由廣告設計轉型為藝術家,將廣告商標翻轉成個人的藝術創作。他採用絹印法印製美鈔、康寶濃湯、可口可樂、好萊塢明星、肥皂盒、花卉、牛頭、電椅、種族暴動等主題,創作出形式化、通俗化的圖像,不僅模糊商業藝術與純藝術的界線,更以此頌揚消費主義的民主價值,瑪麗蓮・夢露的肖像畫更是聲名大噪。

1963年成立工作室,以「工廠」命名,成為紐約地下文化的震央、當代名人薈萃之所,並設置攝影棚,拍攝地下電影, 1964年還榮獲《電影文化》雜誌頒發獨立製片獎。跨足電影之外,又先後在 1966 年收購「地下絲絨」搖滾樂團。1969 年創立報導電影與社會主題的《內幕》(Interview)雜誌。風光之餘,卻在 1968年6月3日爆發了槍擊案,一名女演員梵樂麗(Valerie Solanas)闖入工廠對他連開五槍,所幸死裡逃生,但也埋下他往後的病根。

《地下絲絨與妮可》專輯 1967 年專輯封面、 紙板印刷。© 2018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1970年代的創作重心是製作系列名人肖像畫,直到去世為止,他每年會創作50~100幅政治、金融、演繹、時尚圈名人肖像畫,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畫廊老闆李奧・卡斯提里、影后伊莉莎白・泰勒、滾石主唱米克・傑格、歌王麥克・傑克遜等,以相片轉成絹印再自由上色。1972年開始創作毛澤東肖像畫。 1975 年創作男扮女裝的〈紳士淑女〉系列。

死亡陰影使他推出〈骷髏頭〉系列,及共產黨圖騰的〈鐵鎚與鎌刀〉系列。1977 年突發奇想以特寫角度繪製男性的性感部位,號稱「小便繪畫」,因作品驚世駭俗而不敢在紐約公開展示。1978年他對繪畫媒材的運用仍興致勃勃,創作出氧化作用的〈光影〉系列,並用自己的尿液做為繪畫原料。為了自我吹捧宣傳,1978∼1980年,他為自己購買有線電視頻道,節目名稱為「安迪・沃荷在線上」,為一訪問名流的每週半小時帶狀節目。

1980年代初,他又買進MTV頻道,主持每天15分鐘節目,喊出:「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15分鐘」的口號。該年安迪・沃荷再創〈反轉〉新計畫,將1960年代的得意作品如〈瑪麗蓮・夢露〉、〈電椅〉、〈花卉〉等系列作品,及世界名畫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與〈最後的晚餐〉、波提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孟克的〈吶喊〉,用負片製成 絹印版畫,使畫面多了些黑色卻更美麗優雅。後來陸續推出〈鑽石鞋〉、〈藝術家波伊斯〉、〈十字 架〉、〈維蘇埃火山〉、〈貝多芬〉、〈迷彩〉等系列之作,並創作〈康寶濃湯紙箱〉、〈彩繪汽車〉 等裝置藝術。

Campbell’s Soup I (1968) by Andy Warhol

1987年2月中旬,安迪・沃荷的膽囊宿疾病發,必須緊急開刀切除,2月21日動手術,22日清晨護士發現他脈搏微弱、陷入昏迷,6點半即宣告不治,結束他翻雲覆雨、璀璨繽紛的一生。傳聞因藥物過敏、醫療疏失所致,享年 59 歲。

遺體由兄長帶回匹茲堡老家,按其遺囑將大部分遺產成立安迪・沃荷視覺藝術基金會。1994年5月16日,佔地8萬平方公尺,經4年籌劃,耗資千萬美金建設的安迪・沃荷美術館在匹茲堡正式開幕。(文章未完待續)

請繼續閱讀:Anke遊藝|有人稱我「德瑞拉」— 安迪・沃荷面面觀(下)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1期【透過學習,開啟更多可能】,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


 

延伸閱讀

時尚精神沒有模稜兩可的地帶!藝術家黃銘哲的生活美學

創齡放送局|讓長者參與用藝術發電的英國泰德當代美術館

藝文達人熊瑞香 我的旅行不能沒有美術館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