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行旅台南|百年來做自己的鹽水—— 記一場經典小鎮風情

台南鹽水 - 安可人生雜誌

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文字=馬萱人,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隨著造訪次數增多,再細細想想它的好,原來,鹽水百年來幾乎同個樣的自然與人文脈絡,正是我們南方平原小鎮傳統上恰如其分的原型格局。如今這一款能讓人在城與郊、動與靜之間悠遊的生活空間,已不可多得。

更幸運的是,流經鹽水心臟的「母親之河」——月津港,依然活水。

然這不是一昧的鄉愁。鹽水人多年來如此堅持的生活,反倒可能是較宜人居的形式,頗適合推薦給熟齡朋友做為未來過日子的參考,居遊甚或移民之處。

在鹽水橋南老街、中山路等街道與後方巷弄中,仍有不少木屋、紅磚屋、合院或舊式混凝土樓房,依稀可見昔日風華。其中,中山路上建於1847年的「八角樓」,為一結合石磚、泥牆與福杉的兩層樓房,是當時相當難得的建築。鹽水之所以蓋得起這些大小「豪宅」,可有基底, 古諺云:「 一府二鹿三艋舺」,其實還有「四」,即月津,鹽水舊名也。

「月津港」這道擁有優質碼頭的河灣,讓此鎮在航運年代成為嘉南平原豐饒物資之集散地。例如,「八角樓」興建者即是彼時以糖業起家的大商號「葉連成」。經濟繁榮也帶來了文風鼎盛,這兒當年是全台詩社數目前幾名之處。也就是說,文藝青年頗多。二十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詩人之一 — 黃金川即出身鹽水,她曾以「月津橋秋望」一詩詠歎故鄉美景:

「津橋無語倚斜陽,秋草牽風翠帶長。俯視清流終不盡,橋南橋北葉飛黃。」

在炸蜂炮的主街不遠處,就有一道靜謐之河流經此古鎮。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驚嘆的是,這河畔風光依舊在。只要從鹽水主街上轉個彎,月津港就在前後左右環抱。能與水共居,幸福。

雖然河運衰退之後,鹽水也正像「一府二鹿三艋舺」,不再是所在區域的發展中心。縱貫鐵路興建時,鹽水人拒絕讓其通過家鄉,令這鎮不再位於要道上。之後暫時停滯的不只是所謂的經濟發展,連月津港都逐漸淤積。很長一段時間,只見擠滿河面的布袋蓮,而不是黃金川詩中的不盡清流。除了元宵蜂炮期間,很少外人專程來鹽水。

不能說因禍得福,但經典鹽水有點兒像被時空膠囊封存了。可說幸運的是,這「四月津」畢竟底子厚,慢慢、慢慢地,自覺的民間與公部門攜手,10多年下來,老街整理了、八角樓修復了,最重要的—— 月津港整治,布袋蓮消失,人們能愜意行走兩岸的時光回來了。

鹽水蜂炮則幾乎不必擔心,這項民間信仰傳統向來維持得相當之好。有新意的是,同在元宵前後,台南市的燈節這九年來皆在月津港周邊舉行。擁有水域展區,已讓這燈節不同於其他地方甚至國家的燈會,策展手法以藝術家創作的光之裝置為主,更讓鹽水每到農曆新年即變身為戶外的當代美術館。現在,很 多人會專程來鹽水,就為了這燈節。

奇妙的是,元宵後鹽水立即恢復靜謐步調,各行各業職人繼續日常工作,供給鄰里生活所需。眾宗教信仰中心:武廟、護庇宮(媽祖廟)、天主堂,依然矗立、如常服務。這兒的老街,也並未格式化成全台一致的觀光樣貌。鹽水就是做自己,它值得以原本的姿態來愛。

鹽水蜂炮緣起本是驅除瘟疫,近年更發展為一年之始挑戰勇氣的儀式。(攝影/藝術家陳禹霖)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1期【透過學習,開啟更多可能】,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


延伸閱讀

隨光呼吸・破舊迎新 —不一樣的「月津港燈節」

攝影|「月津港燈節」安可作品—— 鹽水人的一天(上)

過年的滋味:回家,每一口食物,都是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