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 人物|六十歲學唸歌,鄭美立志推廣傳統文化

臺灣唸歌 鄭美 - 安可人生雜誌

原本為當作晚年娛樂而學的月琴,竟意外成為人生下半場的主角。攝影/林政億

文字=胡乃云,攝影=林政億,圖片提供=鄭美

你喜歡退休後的生活嗎?根據調查報告,退休族最想做的是旅遊,其次是學習,也有人選擇再工作。人生下半場是翻轉自我的開始,實現夢想無極限。

70歲的鄭美抱著月琴,坐在84歲唸歌國寶楊秀卿家的前院,她左手按琴弦,右手持撥片,在一彈一挑間,彈唱「唸歌」,這項曾在台灣紅極一時的說唱藝術。

大門一開,她趕緊停下手邊動作,前去攙扶眼盲、腿瘸的楊秀卿,等老師坐定、拿起月琴和特製的羊角撥片,鄭美才安心地回到位子上,抱起月琴與老師一起彈唱。

兩人10年前結為師徒,與唸歌各有「淵源」,楊秀卿10歲學唸歌,是為賣藝討生活;鄭美60歲學唸歌,是為培養生活娛樂。但現在,鄭美和楊秀卿師徒倆齊心,一同走在推廣「唸歌」的路上。

楊秀卿和鄭美師徒二人在傳承唸歌的路上,不輕易言退。攝影/林政億

與月琴、唸歌初相遇

鄭美自小喜愛音樂,對她而言,學樂器就是開心事。

她回憶,幼稚園時因愛講話被老師關在音樂教室,「教室黑黑的,但我反而很開心,因為有很多樂器可以玩。」小學時爸爸送了她一支口琴,也在鼓笛隊裡搖鈴鼓,長大成家後,幫兒子報名鋼琴班,兒子沒興趣,結果變成她在學。而她與月琴的相遇,可說是「緣分」。

1996年,47歲的鄭美還在郵局上班,住家附近的婦女會開了月琴班,「那時我不知道月琴是什麼,想說可以當成晚年娛樂。」所以就到班上一探究竟。

「我的啟蒙老師是洪瑞珍,她也是楊秀卿老師的學生。」在那裡,她學會用月琴彈奏台灣民謠,如《春花望露》、《思想起》、《望春風》等,也學會彈奏唸歌基本曲調,像是「江湖調」和「七字仔」等。

學習過程並非全然順遂,最難的是從「彈唱分離」過渡到「彈唱合一」。「唱就唱,彈就彈,要變成同時進行,是最困難的。」那期課程進入尾聲時,班上走了5位同學,最後只剩她和另外兩位。

「我本來也是抱著有也好、沒有也好的那種心態,但後來想說才剛學會,所以就繼續學下去。」就是這股堅持、這股遇難不退的精神,讓她跨過初學者的門檻。

一頭栽入唸歌世界

打下彈唱基礎後,她開始與同學和老師至各地表演,2002年洪老師成立「洪瑞珍唸歌團」,她也加入,因而結識楊秀卿。

2009年,鄭美參加文化部第一屆「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傳習計畫」,以「藝生」身分,向當時由文建會(現為文化部)指定為國家級登錄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楊秀卿學「唸歌」。

唸歌內容多元豐富,有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男女情愛、勸世善歌,也可針砭時事。可由一人或多人唸唱,同時以月琴、大廣弦、簫、笛、鑼鼓等樂器伴奏, 並用「江湖調」、「七字仔」、「都馬調」、「雜唸調」等多種曲調進行變化。而將口白融入唸歌,並以一人「變聲」分飾多角,更是楊秀卿的創舉。

對於上門求教的學生總是傾囊相授的楊秀卿,也樂見其成,「因為這個藝術在我身上,政府想說現在快失傳,所以要我快教學生、傳後代。」不僅傳承這項技藝,也傳承台語,有如台語活字典和唸歌點唱機的她也說:「現在的年輕人聽台語像是鴨子聽雷,以前的年輕人聽(劇情)頭就知尾了。」

鄭美目前在多處開班授課,教月琴和傳承唸歌。攝影/林政億

楊秀卿四歲時因發燒而全盲,10歲開始學唸歌,靠的全是記憶力,把情節與歌詞都記在腦海中。教學生時,她就分段教,「比如教《周成過台灣》,每人就先跟楊老師唱一段,再彼此交換段落唱來熟悉劇情。我們也會錄音,搭配行政同學整理的劇本,回去依樣畫葫蘆。」鄭美說。

「過程就是口傳心授,楊老師帶我們進入唸歌的世界。」鄭美說。儘管沒有譜,也沒有正式劇本,卻不影響鄭美與其他藝生的學習精神,因為眼前這位唸歌70多年的文化國寶,就是最好的活教材。

學了就要堅持到底

當藝生那四年,鄭美與其他藝生固定到楊老師位在汐止山區的住所習藝,也陪老師四處巡演。每半年接受 一次學者專家評鑑,每年參加一次大型演出,通過四年評鑑與畢業考,就能獲得結業證書,成為國家認可的傳統表演藝術接班人。

後來,鄭美順利成為第一屆結業藝生。問起這四年的種種難關與感動,她娓娓道來。

因先前已打好基礎,用月琴彈奏唸歌基本曲調對她來說不是問題,背歌詞和放大音量才是比較大的挑戰。

鄭美喜歡《廖添丁》、《蒼蠅蚊子大戰歌》、《周成過台灣》、《哪吒鬧東海》和《紙馬記》,這些都是楊老師教她的說唱故事,每齣總長可達一小時,對記憶力來說是一大考驗。

「我會分段記劇情和台詞,假如真的忘記,就趕快跳到下一段。」鄭美分享她的應對之道。每段約十到十五分鐘,表演時可自選段落,她總選 《哪吒鬧東海》裡的「魚蝦大戰」,「因為裡面有許多台灣常見的魚類,我很喜歡。」她笑說。但考試時沒辦法自選,就得起個大早把歌詞再多看幾遍。

另一個挑戰則是她天生音量小。由於唸歌是有唸又有唱的藝術,但她唱、唸的音量不一,「我唱歌大聲, 但講話就突然變小聲,」而且還不能靠丹田發聲,「因為唸歌是庶民的聲音,用本嗓才自然,用像聲樂的唱法反而奇怪。」所以她要用力喊,以維持音量和諧。

令她最感動的,則是家人的一路支持與鼓勵。講起因肝癌而離世的丈夫,她滿是感謝。當初鄭美一度掙扎 要不要參與傳習計畫,「他不懂音樂,對音樂也沒什麼興趣,但他竟然跟我說:『你可以把別的樂團都放 棄,這個是最重要的。』」丈夫的支持讓鄭美彷若吃了定心丸,決定勇往直前。

「每次我們去表演,他都躲在最後面看,還告訴我們可以改進的地方。」就連丈夫重病住院時,也堅持要鄭美參加年度評鑑,「教授們都要我別來了,他竟然叫我來考試,他說:『你去,沒關係。』看到他這麼 支持我,教授也很感動。」

踏上傳承之路

一路走來不易,如今,鄭美從學生變成老師,在台北和基隆開了四個月琴班,教長者也教孩子,一心要傳承說唱藝術。信義區五全里的樂齡學堂裡,只見她耐心地教著社區裡的大叔大嬸一遍遍地彈唱,一對一指導初學者的耐心也讓里長吳秀好讚譽有加。

鄭美說,身為老師,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學生的進步。提到對樂齡班的規劃,「我希望他們每個人最後都能彈唱,享受彈唱的樂趣。也許教孫子彈唱,然後代代相傳。」而說起那個原本第一堂課後就想離開的學生,從完全不會到會彈會唱,鄭美漾起微笑。楊秀卿也說:「學生如果會唱,我就快樂、歡喜、精神好。」兩人想法不謀而合。

除教課外,鄭美還幫忙顧孫,同時也是「楊秀卿說唱藝術團」的團員,今年下半年,還要到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當駐園藝術家,五十天內有一百場演出。

五十歲退休後,她計畫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沒想到要當作退休娛樂的唸歌,卻成為生活重心。「楊老師說她不退休,要傳承唸歌文化;我也 不退休,把唸歌當成下半輩子的志業, 就抱著月琴到終了那一天。」

如今,成為老師的她,還會上山請教楊老師,「到現在還是會有問題,因為這是一輩子的學習。」在唸歌國寶前,她彷彿又成了十年前,那個初入唸歌世界的學生。

|同場加映Information|

唸歌國寶楊秀卿是文化部認定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也是「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傳習計畫」的藝師,對於上門求教的學生總是傾囊相授。第一屆傳習計畫啟動至今,楊秀卿已培育多位優秀藝生,他們目前也致力推廣唸歌文化,透過教學與演出讓更多人認識這項說唱藝術。

儲見智與林恬安夫婦是楊秀卿第二期傳習計畫的藝生,二○一一年成立「微笑唸歌團」的他們以台中為基地,教導有興趣學習唸歌的民眾,也培訓唸歌種子教師,同時透過演出與各項計畫來傳承唸歌文化。

儲見智說:「唸歌是『庶民的娛樂』,以前的人白天工作、晚上沒事就聚在一起,用月琴和大廣弦搭配『四句聯』交流。我們開班的用意,就是讓大家回到以前的娛樂。」目前兩人在台中頭家村與大豐村開設唸歌班,學生年紀多為六十歲上下,對於唸歌這項傳統說唱藝術皆有高度興趣。

每堂課程約為兩小時,首先由夫婦二人講述劇情並進行唸歌帶唱,再教月琴與大廣弦兩種樂器(學員可自由選擇),學員可自行錄音、回家練習,越用功練習就能越快達到「彈唱合一」的境界。

除了儲見智與林恬安,楊秀卿第一期藝生鄭美也在台北、基隆開課,第二期藝生丁秀津在新北、宜蘭開課,以下為他們的聯絡方式與開課資訊,歡迎有興趣學習唸歌的讀者深入了解。

楊秀卿與歷屆藝生組成「楊秀卿說唱藝術團」, 到各地推廣唸歌文化。(圖片提供/鄭美)

楊秀卿與藝生們授課資訊

教師:楊秀卿
授課地點:汐止自宅
聯絡方式:請洽鄭美 0939-082-332
臉書粉專:楊秀卿說唱藝術團

教師:鄭美 (第一期)
授課地點:
1.五全里月琴彈唱班: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 278巷1弄13號
2. 雅祥月琴班:台北市基隆路一段83巷24號
3. 新崙俏彈月琴班:基隆安樂區基金一路 208 巷6號聯絡方式:0939-082-332

教師丁秀津 (第二期)
授課地點:
1. 擎天府說唱藝術班:新北市新莊區壽山路55之1
2. 宜蘭月琴教室:宜蘭市民族路525巷7號

教師:儲見智、林恬安 (第二期)
授課地點:台中市北屯區、潭子區(詳電洽)
聯絡方式:0953-883-357
臉書粉專:微笑唸歌團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1期【透過學習,開啟更多可能】,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


延伸閱讀

玩音樂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銀髮音樂天堂 英國蓋次黑德歌劇院銀髮音樂班的故事

驚豔國外的「唸歌」技藝 國寶楊秀卿站上電影舞台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