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平溪紫東社區金鼓義隊 敲響消失的鑼鼓陣頭文化

鑼鼓陣 - 安可人生雜誌

鑼鼓陣演出必須至少六人、長達兩年的練習,才能培養出足夠的默契。攝影/陳宇睿

早年台灣信仰虔誠,每逢迎媽祖、慶端午或各路神明出巡的重要日子,地方上總會有各種文陣、武陣相互較勁,讓迎神的人龍綿延數百公尺長,隊伍前方領頭的鑼鼓陣敲出整齊喧天的節奏,往往整列隊伍還沒抵達,陣頭的樂音已先入耳,在空氣中渲染出一片歡樂的氣氛。

半世紀前,新北市平溪區紫東社區,特別風行鑼鼓陣文化,光是一個村落內就多達十幾個陣頭,各陣頭在山林間穿梭、叫陣、比武,讓山城熱鬧非凡。

昔熱鬧整月,今安靜整年

後來隨著採礦資源萎縮,居民也逐漸到外地謀生,昔日比拚不斷的鑼鼓陣接連解散,最終居然消失長達50年之久,過去迎神的熱鬧場景只存在長者的回憶之中,令許多留在平溪生活的長輩感嘆不已。

紫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水柳回憶,四、五十年前,紫東社區人口雖然不多,但一年到頭宗教活動不斷,讓社區各聚落都發展出蓬勃的鑼鼓陣文化。「早年迎媽祖可不像現在只有一兩個禮拜,媽祖會到每個人家裡『走動』,沒有好好地熱鬧一個月可不會結束!」潘水柳說,鑼鼓陣在迎媽祖時也有「開路」的作用,陣頭帶著鼓、鑼、鈸等樂器一路前進,讓迎神隊伍的氣氛更熱鬧歡樂,話鋒一轉,他不禁感嘆,現在迎媽祖和過去相比,安靜、淒涼許多。

潘水柳與妻子熱愛鑼鼓陣文化,兩人在家中也會拿著樂器練習。攝影/陳宇睿

直到三年前,紫東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潘延漢在一次迎神活動中想起鑼鼓陣,問起身邊的親友還有沒有人記得鑼鼓陣的節奏,幾個人你來我往,卻拼湊不出什麼內容,他才驚覺過去幾乎人人都會來上一兩段的鑼鼓陣,如今面臨失傳危機,再沒有人站出來,平溪人心中引以為傲的鑼鼓陣文化將不復存在!

耆老現身,喚醒失落節奏

透過鑼、鼓等樂器組合,可以搭配出四、五十種節奏,然而這些節奏沒有樂譜紀錄,多半由師傅透過口訣一代傳一代,於是潘延漢與東勢里長李明宏等人挨家挨戶地拜訪,一面尋訪還記得鑼鼓陣節奏的耆老,一面招募有意加入文化傳承的村民。

社區居民最後找到當時已80歲的老師傅陳金榜,滿頭白髮的他緩緩地說:「我已經老了,要學鑼鼓陣,大家動作可得快一點。」他以顫抖的雙手再次拿起久違半世紀的鼓棒,讓悠久歷史的鑼鼓陣重現大家眼前。

八旬藝師帶團,老學生不缺課

83歲的陳金榜說,自己早在十多歲時便加入平溪火燒寮當地的鑼鼓陣,年輕時一邊做礦工,一邊帶領陣頭走遍社區各個角落。即使中斷五十多年,敲擊的節奏,仍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老師傅重出江湖帶陣頭,學生們可不敢缺課,潘水柳通知練習時間的電話一來,大家紛紛放下手邊農務飛車趕至活動中心,有人搬椅子、有人找制服、有人去扛樂器,在一聲聲問候中,七手八腳地開始「擺陣」。

除了負責社區內大小活動演出,他們更下定決心,要讓下一代認識最能代表平溪的陣頭文化。攝影/陳宇睿

陳金榜的太太陳美麗六十多年前從外地嫁來平溪,頭一年就被鑼鼓陣與迎媽祖的大陣仗嚇得目瞪口呆,但年輕時忙著照顧家庭,她在旁看著先生從帶領陣頭到整個社區的鑼鼓陣沒落,「沒想到老了跟大家一起來玩陣頭!」她與陳金榜一到現場,便開心地與其他團員來個大大擁抱,爽朗地說:「開始練習,今天一起加油吧!」已經78歲的她,和先生牽手一輩子,到老反而有更多共同的話題。

85歲的陳水田是最資深的學生,他說年輕時都只能在旁看著鑼鼓陣熱熱鬧鬧,自己偷偷地用手打節拍,沒想到年紀一把還有機會加入「湊熱鬧」,在鑼鼓聲中跟著大家重溫年輕時的回憶。

文字/邱璟綾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十期 – 熟時尚,我是城市裡的美好風景」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均售


延伸閱讀

不老社團 | 不老太鼓隊 黑狗兄黑貓姐鼓動活力

不老社團 | 愛暮舞團 跟著內心節奏起舞

別把“糖果”留到最後  參加社團玩出新人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