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何處是故鄉|瑞士移工的鄉愁(一)

swiss

在瑞士有三分之一的外國老住民,像候鳥般跨國移動。方常均/攝影

現代人類不再逐水草而居,而是尋找更好的工作待遇,隨著工作而移動。一個人一輩子可能住過好幾個國家,落葉歸根可能也不再是內心的渴望。人如何移動?人在哪裡終老?是一個現代社會新的課題,2003年聯合國在西班牙召開的一場全球老化會議,就將老化議題提高到國家政策的層次。瑞士也在該會中提出了七大老化主題,其中一項引人注目的即是「留下或是歸去」。過去的新移民已成了老住民,他們如何養老國家也應該關注。

瑞士在二戰之後,為國家發展之必要,開始接受了許多外來移工,義大利人是其中很大的族群。若以1965年移入的20歲義大利青年來算,今日的他已經是73歲的退休族了,當然也有年紀更大的。

第一波的瑞士外籍移工,已經功成身退。由於當時瑞士社會對外來移工頗有歧視,瑞士物價也高,許多人在瑞士賺錢但回鄉置產,期待來日衣錦還鄉,為頤養天年做準備。時光流逝,少年白頭,過去多數的人雖抱著回鄉的願望,而實際歸鄉終老的人只有三分之一,留下的人也佔三分之一;所剩的三分之一就是擺盪在兩國之間,如候鳥般的跨國移動。

在瑞士的研究中指出,在來去之間有三個大因素左右了人的抉擇,它們即是「疾病、鄉愁與異化」,三者各又有力量互相拉扯。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身體狀態下滑,需要特定的醫療協助時,哪裡可以得到完善的照顧,哪裡就是歸處。尤其對抗重大疾病,通常已是身不由己。鄉愁亦是一個強大的心理需求,當這股力量大於其他兩者時,歸鄉就是絕對的行動。

而異化所指的是外國人進入瑞士社會後,改變了心理素質,對於瑞士社會的認同增加,進而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模式。家鄉顯得陌生,或甚至不被同鄉人所認可。異化的人(或稱做是被瑞士同化的人)則選擇在瑞士退休,因為這裡正是他們覺得最舒服的地方。

寂寞與鄉愁,對有的人來說,是無比巨大的去留因素 。方常均/攝影

在蘇黎世市區內有一家訴求義大利文化的安養中心,為這些義大利背景的住民以瑞士的水準,提供原汁原味的故鄉服務。安養中心的語言就是義大利語,做彌撒、歌唱時間、才藝課都是以義大利文進行,餐廳提供美味的義式餐點,讓住民在蘇黎世沒有物質上的鄉愁。語言拉近距離,這家安養中心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叫「義式氛圍」。

為異國背景的住民設計的安養中心在蘇黎世也有其他的機構,西班牙語的安養院也已行之有年。伯恩和巴塞爾等大量移工聚集的城市,近年也開辦了移民背景養老的機構。能夠成功開辦與推展,除了硬體之外,還有其他軟體的成熟也是重要因素,如:精通移工母語的醫生和醫護人員,就是絕對不可少。還有整體社會對移工的態度改善「友善環境」肯定是這些老人家能舒適養老的關鍵

#何處是故鄉:被視為全球最佳養老的國度-瑞士,安可人生特派員將帶領大家,一起揭開美麗國度背後的面紗。連續兩週,帶來瑞士如何深入外籍移工的鄉愁,從瑞士的第一手觀察報導,請粉絲密切鎖定專欄【瑞士常民筆記】


延伸閱讀

瑞士人退休進行ing,漸進式減量工作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