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退休移居不需要砸大筆老本 我們參考瑞士”照護農場”計畫

在台灣傳統的農業社會裡,一個家庭有六個以上孩子很常見,十個以上也常聽聞。多子多孫是農業社會的常態,當時的社會氛圍重視人際關係的連結,和今日少子化社會的疏離感很不同。瑞士和台灣一樣,也有過農業社會家庭人口眾多的時代。

農村孩子們長大後,有的出去學了一技之長,開始了新生活;有的留下來繼續務農,也可能沒有結婚,所以老了後農莊裡有一些老姑姑、老伯伯、老叔叔,由侄輩照顧著。農村的家庭生活,除了核心家庭之外,親族間的照應維繫著社會關係。

古時家族互相照顧的方式,屬於社會安全網,家庭的互助系統吸收了社會成本。目前瑞士社會裡60歲以上的銀髮人口,多半都有農村的經驗,雖然進入城市裡求學謀生,但他們出生和幼年成長的記憶仍是在廣大的田地山林間。自幼與大自然相連的生活經驗,引著許多人退休後再回去農村,只是有的人故鄉已開發,或是農莊已易主,故鄉不再如故。再者,社會結構改變,人際關係的變化也回不去過往農業社會的簡單樸實,真心相待。年輕一輩也不見得願意照顧家族裡的老年人。

採收蘋果,是秋季常見的農活。方常均 攝影

瑞士首都伯恩有一個民間組織OGG,正積極運作一個農夫尋找銀髮族的「照護農場」計畫,他們稱之為Care Farming,目前在全瑞士與105座農莊合作。布克賀先生(Mr. Burkhart)就是透過OGG機構媒合到一家農場,開始了他照護農場的退休生活,每個月付一筆錢,一部分支持農場的開銷,一部分是負擔OGG行政管理費用。

農場主人昆茲女士(Mrs. Kunz)提供全套食宿、接送看醫生、簡易農場工作等,有時候她幫老人家們修剪指甲、刮鬍子,與她同住的布克賀先生說:「每一個老人都會希望有一個像昆茲太太這樣的女兒。」瑞士的冬季長且冷,有時候昆茲太太除了提醒老人家定時服藥外,也要提醒他們一個星期最少洗一次澡。在農場裡,這些老人家得到了如家庭般的溫暖照顧。 退休後,人們還是需要足夠的活動來維持好的生理狀態,身體健康,心靈自然舒坦。

牛隻是瑞士鄉間常見的動物,也是農場的經濟來源。方常均 攝影

照護農場裡的長輩們,每天早上起床後,來一頓簡單的早餐,然後換上雨鞋和農務外套開始工作,有時候在雞舍裡撿起溫溫的雞蛋在手心,喚起兒時回憶。或者在晨光中摘採成熟的蔬菜,享受勞動與收成的樂趣。簡單的農活對老人家來說,既是往事重溫,也舒展身心。鄉下慢慢的步調,空氣清新,有益健康。

OGG是一個瑞士農民聯盟之下的組織,以生態永續為前提,來提高瑞士農產品自給率。照護農場的想法行之有年,最早是提供青少年和身心障礙者一個中介發展空間,約有1000個農場在這場社會運動中著力。把銀髮族帶回農場是近年新的計畫,也引起很大的迴響。昆茲太太透過了這個計畫的資助整修了農場,修繕中也為銀髮朋友設想做了新的空間設計。

許多離鄉工作的瑞士人,仍希望能回到鄉間度過晚年。方常均 攝影

2015年的初秋,布克賀先生只是抱著住住看的心態而來,想不到一住成主顧,不想離開了。喜歡這個計畫的老人家說:「與其付錢給養老院,不如加入照護農場。」原來晚年適當的勞動和人情溫暖,可以帶來如此大的快樂與意義。

延伸閱讀:

我們的房屋:瑞士人用未來式改建「老後無障礙屋」

老了,要住家裡還是老人院?瑞士退休族與母親的相處時光

荷蘭主婦最夯的事 "它"的投資報酬比賺錢還令人快樂滿足!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