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樂齡學習下一步?胡夢鯨提八點建議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胡夢鯨於「樂齡拾穗:2018年樂齡學習成果暨國際研討會」分享。照片提供/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

臺灣自2008年推動樂齡教育今邁入第10年,由教育部指導、國立中正大學承辦的「樂齡拾穗:2018年樂齡學習成果暨國際研討會」於國家圖書館演講廳登場,邀請臺灣、紐西蘭、新加坡、日本、巴西、韓國等國樂齡教育推手分享實務經驗。

「樂齡」一詞源自於新加坡,意指「快樂的年齡」,而「樂齡學習」指的是為55歲以上的中高齡者提供的系統性學習活動。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胡夢鯨分享,樂齡學習作為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塊拼圖,盼中高齡者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進一步達到忘齡、忘憂的境界,而除了能夠老有所學、活躍老化,也能延緩失能、貢獻社會、規劃善終,達到老有所用、老有所養、老有所終的境界。

胡夢鯨指出,國內樂齡學習願景從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三大支柱健康(Health)、參與(Participation)和安全(Health)出發,2008年在臺灣104處開設樂齡學習中心,提供中高齡者一處上課學習、休息聯誼、當志工的地方,歷年來結合專家學者建議與現場回饋,目前在各中心開設涵蓋27個主題的五大主軸課程,囊括生活安全、運動保健、心靈成長、人際關係到貢獻服務面向,期望從2002年以活躍老化為主軸的樂齡學習1.0,走向結合「老有所用」的樂齡學習2.0,像是再次投入就業市場以及成為照顧人力都成為未來新目標。

此次研討會邀請多國專家學者分享樂齡學習推動成果。照片提供/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

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UERJ)於25年前成立第三年齡開放大學(UnATI),每學期提供2800位長者125門免費課程,內容包括健教、舞蹈、音樂、藝術、外語、資訊等,課程經過特別設計,「舞蹈課不光是教舞蹈,還會講到音樂起源,以及與音樂有關的歷史文化,」校內主任Renato P. Veras博士分享。此外,大學每月也提供800個免付費、免預約的醫療門診名額給這些高齡學生,除讓長者方便就醫,也把在大學課堂和門診裡觀察到的現象,結合UERJ 的醫學和相關專長領域研究專家,為高齡世代的難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紐西蘭懷卡托大學教育領導與政策研究所教授Brian Findsen則指出,若把人生初分為青、中、老三階段,傳統上每階段的主要活動依序是教育、工作、休閒,但現在的趨勢儼然是不分年齡、三種活動都可同時進行,正如許多長者開始學習數位科技應用,或者跨世代協作等,甚至是再次投入職場,都顛覆原本對於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他舉1997年創立於紐西蘭漢密頓的組織Present Trust為例,是專門為毛利人長者服務的組織,以毛利人文化傳統為核心,提供一系列語言、文化、休閒和實用課程。而源自澳洲的男士棚運動(Men’s Sheds)也於2009年引進紐西蘭漢密頓,提供退休男性學習新技能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教授學生入門木造建築技巧,以及教授新移民學語言等,「男性做木工時也可以互說心事。」教授Brian Findsen笑說。

而談到樂齡教育的再進化,胡夢鯨提出八大建議,包括成立國家級高齡研究中心,依老年人口增加比例增列預算,高齡教育法制化,分類提升樂齡專業人才質量,導入優質退休人力,加速落實高齡教育中程計畫,獎勵樂齡創新提案制度,與舉辦國際論壇、接軌國際,期待透過行動再創樂齡者的自我與社會價值。

台北場當天吸引四百多人參加。照片提供/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閱讀

活到老學到老,善用樂齡學習資源

台灣最南端樂齡族 用貢獻與參與為人生加值

胡夢鯨專欄|退休學的第一堂課:認識老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