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敬老郵展暨書畫展」辦在郵政博物館,現場展出多套近代名畫郵票和14位「郵政耆老」珍藏的郵集。對集郵同好來說,這是與其他同好交流、觀摩的好時機;對於不了解何謂集郵的人來說,這是一窺集郵天地的好機會。
敬老郵展開幕當天,郵博館一樓大廳聚集多位樂齡集郵同好,興高采烈地交換郵票;同一時間,六樓特展室正舉行開幕儀式,邀請多位75歲以上的郵政耆老上台切蛋糕,與現場近百位來賓分享高齡者的集郵喜悅。
「現在很多老年人過得很不爽,但我們集郵人老有所好,老有所樂!」說話的人,是曾任台北市集郵協會理事長的俞兆年。
俞兆年今年97歲,從小學五年級蒐集第一張郵票到現在,他的「郵齡」已有八十又六歲。
身為資深集郵人,俞兆年收藏的郵票已達上萬張,其中包括1945年由日本郵票加蓋後使用的「中華民國台灣省暫用郵票」,也就是台灣光復後使用的第一套郵票,以及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的第一套郵票「上海版飛雁加印郵票」,都和他長年蒐集的壽山石、青田石和巴林石一起存放在他的「萬郵千石齋」。
退休前任職最高法院庭長的俞兆年,下班後的休閒嗜好就是練字、練畫、蒐藏喜歡的東西。現在,他每天早起打太極、爬山、與朋友同好魚雁往返,醉心於自己的嗜好,儘管年近百歲,身體依舊硬朗、思緒依然清明。
「集郵就是找資料、查歷史、寫郵文,可以增加知識、有樂趣、精神有寄託!」俞兆年邊說,邊走到他的郵集旁,用珍視的眼光看著自己收藏的郵品。
這一次,俞兆年以其故鄉福建南平(古名延平)為題,蒐集從拍賣網站和其他管道取得的四、五十件郵品,有清末明初到軍閥割據期間的郵戳、福建省銀行發行的法幣、金銀元券和印花,以及南平古今地圖、典契,更有前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設立的延平府郵政局所寄出的第一個方形木戳古信封,製作成「故鄉南平郵史專輯」。
動手做郵集 保持不老心態
「集郵可以怡情、益智、儲財、會友。」今年89歲的王忠振也說。在台北市集郵協會理事長任內創辦「集郵教室」和「敬老郵展」的他,從國小四年級就開始集郵,不但逢人就推廣集郵益處,現在還常常到台大集郵筆友社分享集郵故事,這次也展出歷年珍藏的各種國際運動郵票。
現場除了有「故鄉南平郵史專輯」這類的歷史郵集,也有「海洋生物」、「犬類郵票」等以動物為主題的郵集,還有以運動、藝術、建築、節日、特定事件和人物為主題的各種郵集。
而要製作一本專題郵集,集郵人首先要先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接著蒐集和該主題有關的郵票、信封、郵戳、明信片、首日封等郵品,然後撰寫郵文、製作封面和目錄頁,就大功告成了。
當集郵人開始製作一本郵集,就像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因為在蒐集郵品和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集郵人會激發自己的求知慾,讓自己的精神和心靈保持在豐盛富饒的狀態。「集郵的老人會長壽。」王忠振說,看著現場十多位八、九十歲仍精神奕奕的郵政耆老,也許,這是一個隱藏版的集郵收穫。
敬老郵展暨書畫展詳細資訊
時間:107年9月12日至10月21日
地點:郵政博物館6樓特展室
展出內容:
- 郵政博物館典藏近代畫作系列郵票。
- 75歲以上郵壇耆老製作收藏之郵集約70框。
- 甲辰詩書畫會及心遠雅集書畫作品。
- 樂齡體驗活動區。
延伸閱讀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