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60歲以上當心心臟瓣膜病變 比癌症更致命

心臟-安可人生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日前在修補心臟瓣膜手術中卻發生主動脈剝離病逝,令民眾也注意起心臟瓣膜疾病,其實比起心血管阻塞,心臟瓣膜疾病是熟齡族更可怕的健康威脅。心臟瓣膜是隨著年齡增加人體退化引起,沒有預防的好方法,倘若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發生緊急狀況,即使在開刀房中也不見得救得回來,唯有平常多留意,有問題趕快治療。

早期的心臟瓣膜疾病好發於風濕性心臟病患者,A型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主要症狀是發燒、扁桃腺發炎而漫延全身,被稱為「風濕熱」,在兒童及年輕族群容易引起心臟瓣膜變形、閉鎖不全,不過隨衛生環境改善,現在風濕性心臟病減少,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忠毅說,取而代之的是主動脈瓣膜退化狹窄,因為心臟瓣膜隨著心臟運作愈多會發生退化,瓣膜疾病從兒童轉而好發於60歲以上,他提醒,尤其一旦主動脈瓣膜狹窄引起胸悶、喘,若不治療,五年存活率只有五成,若曾發生昏厥,生命更只剩三年內,比癌症還危險。

擔心心血管硬化、阻塞引起心肌梗塞,可以靠飲食控制、運動等預防,但是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因為瓣膜隨年齡而變厚,以致開關阻力變大狹窄引起,無法預防,65歲以上約有2%的人口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753%,80歲以上發生率則有4%到12%。

我們的心臟有四個瓣膜,包括分隔左心房左心室的二尖瓣、分隔右心房右心室的三尖瓣、分隔大動脈左心室的主動脈瓣、分隔肺動脈和右心室的肺動脈瓣,心臟跳動擠壓時瓣膜打開、關閉,可以確保把血液輸出不逆流,如果瓣膜關不緊血液逆流,或是狹窄開口不夠大血流不足,都會讓血氧和養分不足,引起胸悶、喘等症狀,嚴重甚至走路昏厥,還有猝死危險。

「多健康多運動」這句話一點也不適用於瓣膜疾病,運動使心臟工作加劇,瓣膜開開關關更多次,退化更惡化,而且瓣膜開口狹窄血液無法及時供應,缺氧更嚴重,張忠毅提醒,主動脈瓣膜正常是三瓣,台灣有相當比例的人只有雙瓣膜,瓣膜退化更快,可能50歲就會狹窄,許多患者可能在員工健檢時因為心臟有雜音而被提醒為雙瓣膜,這些人日後就要注意不要過度運動,也不要經常處於緊張刺激情緒下,並控制血壓和心跳,預防提早退化。

若主動脈瓣膜已發生狹窄,只有置換瓣膜治療一途,依照年齡和體型,醫師會建議選擇機械瓣膜、牛瓣膜或豬瓣膜,因為牛、豬瓣膜有使用年限,可能只能用1520年,現在台灣平均壽命超過80歲,60歲以下置換瓣膜,除非不適用抗凝血劑,否則都會建議永久式的機械瓣膜,因為機械瓣膜容易發生凝血,必須終生服用抗凝血劑,牛、豬的生物瓣膜只需服用36個月抗凝血劑。年逾七十歲,若體型大、活動力強,建議牛瓣膜,比較年老體弱者,如果瓣膜開口除以身體體表面積大於0.85,可以選擇豬瓣膜。

其實不只瓣膜病變,心臟病還有心律不整、心肌病變,張忠毅說,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吃太油、不吃太甜、多運動等保養就可以預防心臟病,但這些只能防血管阻塞的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瓣膜病變、心律不整和心肌肥大等病變則要靠檢查來發現,一旦發現了就要趕快治療,否則這三種心臟都有致命危險。

延伸閱讀

邊緣性高血壓不可輕忽 當心失智和中風風險高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