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整型美容風氣一直都有,數據指出,近幾年更以5%–10%的比例成長。如何評判美麗與否,常流於體型與面容的外貌討論,但相貌的美麗其實必須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也有文化上的差異。
瑞士數據顯示接受整型手術的人,目前仍多是女性,然而男性的整型人口則是正在增長的相對少數。對美貌的迷思,也存在瑞士社會裡。
上了年紀的人在意皺紋和脂肪屯積,希望能透過科技回春,然而時間的痕跡刻畫著歲月的故事。
蘇黎世市中心宏偉的聖母大教堂內閱人無數的畢德牧師(Niklaus Peter)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在一次的公開訪談中針對整型與美貌表示:「美麗而富有故事的臉龐,都是由生命刻劃而成的。這表示人受過磨難,而皺紋也屬於過程。」
從宗教家的角度來看,整型雖然整的是外型,但卻是內心世界的展現;追求外在面貌的完美,也反映內在對美的單一標準。
畢德牧師這番話對整型業者來說並不中聽,而他的目的是激起世人對內心世界的探討:真實的美麗不僅僅是外在的樣貌,更是內心深處的平靜,這平靜來自活在瑣碎日常中的人們,是否能更深入探討心靈上的追求。
從宗教來看,「美,是人與神之間的對話」,並無金錢對價與科學技術的關聯。
整型美容能有極限嗎?整型過一次的人,通常還會繼續下去。
蘇黎世知名的米勒劇場也企圖透過戲劇討論美為何物——為何人們想要永保青春?
劇場負責人艾倫柏女士(B. Ellenberger)表示:「我們的社會過度將美麗與年輕這兩個概念聯想在一起。有的女性也將美的標準與男性眼中的性感的標準結合,何謂美就定型了。對我而言,美就是內心從容舒坦的外在表現,並非為了追求年輕而扭曲的心底慾望。」
這齣名為《美!美!美!》的戲碼中,演員多已超過60歲。透過戲劇手法,能讓人感受老化的生命有不同的面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以藝術探討老化的美感,讓生命的歷程多了深度窺視的可能,每一道皺紋都有來龍去脈可說,相當精彩。
老年人口的增加、人口金字塔的形體改變,老化已是公共議題。對某些人來說是商機,而隱藏在商機背後的社會價值與社會狀態更值得大家思考。
將「整型、老化、宗教與藝術」放在一起討論,是蘇黎世政府去年初夏的專題系列活動,共有140多場的公開演講、表演、展覽……等等,讓老化議題成為一般市民關注的焦點,也從新的角度帶領民眾參與、一同省思。
延伸閱讀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