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退休後,我養了台灣黃牛當寵物

台灣黃牛。照片提供/林怡亞

67歲的王寶珠和家人住在台南關廟,儘管七年前就已申請勞退,她還是固定到飾品店幫忙、每周跳兩次土風舞,有勞動也有休閒,就和多數人的退休生活相去不遠。直到一年前,她參與了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以下稱作高發會)的「黃牛飼養計畫」,為她的退休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去年,王寶珠的兒子透過朋友得知高發會的「黃牛飼養計畫」,這項計畫由高發會和農委會畜試所恆春分所合作,募集全台年滿六十歲且擁有一公頃以上草地的民眾參加,希望可以藉此活絡退休族群的身心,同時協助保育台灣僅存的五百多頭台灣黃牛。

高發會核准王寶珠的申請,從屏東墾丁送來一對台灣黃牛,牠們被王寶珠一家人取名叫「石頭」和「栗子」,「因為牠們從墾丁來,墾丁海邊有很多石頭嘛,然後母牛的毛色和栗子的顏色一樣啊!」講起命名的緣由,王寶珠的媳婦林怡亞打趣說。

牧牛的地點就選在離家約十分鐘車程的自有雜林地,王寶珠一家人在上面搭建了鐵皮牛舍,讓牛隻在風雨中有個安身之地。王寶珠每天會花一小時到林地餵食、刷毛、清理環境,同時察看牛隻狀況。

王寶珠餵牠們吃天竺草和狼尾草,有時還會幫牠們加菜,餵牠們吃台南將軍產的胡蘿蔔葉和附近小吃攤的玉米葉,玉米葉因口感香甜且富含油脂,所以牛隻愛它們勝過愛牧草。她也會準備毛刷幫台灣黃牛理毛,「就像幫寵物刷毛一樣,不過牛的毛很短,而且他們平常也會幫自己和同伴理毛,除非去玩土,不然毛都很順也很乾淨。」林怡亞補充。

天氣好的時候,王寶珠一家人還會一起去「遛牛」,牽著石頭和栗子走上幾公里路,林怡亞笑說:「就像度假一樣。」

王寶珠的家人也和台灣黃牛互動親密,不過林怡亞提醒,非飼主不宜近距離接觸台灣黃牛,畢竟動物仍帶有危險性。照片提供/林怡亞

養牛後最明顯的改變是什麼?林怡亞直言:「小腹變小了!」他發現自己和王寶珠養牛後都變得更苗條,因為照顧牛隻需要站著,加上餵食、刷毛和清潔環境,所以活動量是養牛前的許多倍。此外,養牛也讓這家人拉進彼此的關係,還有和土地的連結,以往各自忙碌而缺乏交集的家人多了個共同話題,原先擱置的雜草地因為牛隻出現而充滿生機,小孩與大自然的互動也變得頻繁,「日子變得有趣多了!」林怡亞說。

當石頭和栗子出現在這家人生命裡的第九個月後,還帶來另一個小生命──小牛「伏羲」。「我們根本不知道栗子懷孕!只是覺得她的肚子和乳房怎麼變大,傳訊息問畜試所的李光復老師,才發現牠懷孕,然後小牛隔周就出生了!」林怡亞說。母牛對小牛愛護有加,尤其是出生的前十天,隨時隨地看著小牛,然後把牠的毛梳理得亮亮的,平均十秒就會用舌頭順一次小牛的毛,「從母牛對小牛的愛護,還有對大自然的感應,像是會判斷雨勢大小、會避開危險的地方,也不會輕易丟下同伴,我覺得牛很聰明,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大笨牛』啦!」

小台灣黃牛「伏羲」。照片提供/林怡亞

農委會自民國76年投入台灣黃牛的研究和保種,除延續物種,也是看上台灣黃牛成為優質肉牛的潛力,雖然台灣黃牛體型較小,需要多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長得和其他品種牛一樣大,但台灣黃牛耐熱、耐粗飼、耐壁蝨、抗病,精肉率比其他牛來得高,市場實力不容小覷。

高發會的這項計畫也提供參與者後續牛隻銷售管道,當被問到「未來是否有計畫賣掉這三隻黃牛?」,林怡亞斬釘截鐵地說:「雖然牛是經濟動物,但我們捨不得把牠們賣掉啦!我們確實把這三隻牛當成寵物,而且很寵!」

王寶珠養的三隻台灣黃牛。照片提供/林怡亞

延伸閱讀

職能治療師:養隻毛小孩,多陪伴、多健康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