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喝咖啡是父親用賽風壺煮的,但對於味道一點印象也沒有,過程像魔術一般,水上去又下來就完成一杯,看得一愣一愣,卻沒想到長大後以咖啡為生。
從高中畢業到現在,做咖啡也有13個年頭,一直在找尋著不同目標往前學習,從比賽、文章、網路上等,來來往往的訊息只為了那完美的一杯咖啡,然而,在發現「沒有完美的一杯咖啡」的心境,轉變到「只有適不適合的那杯咖啡」的過程,長者也是一個幫助成長的契機點。
在追尋所謂的精品咖啡的初期,其實不太喜歡精品咖啡這個詞彙,感覺將喝咖啡分了階級,希望是種精神,一種追求讓顧客,能夠得到一杯適合自己咖啡時,需要具備種種知識的學習過程。
目前咖啡浪潮,由淺焙咖啡當道。指的是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烘焙時間較短會保留較多的咖啡風味,豆子本身經過熱能轉化所產生的果酸,而經過較長時間的烘焙,會慢慢地製造出較苦的物質。所以在自己剛接觸咖啡時,深焙常常被認定為咖啡生豆分級較差的豆子才烘焙到深焙,認定了深焙等於不好,淺焙等於好。
問題來了,當興高采烈介紹及分享淺焙有豐富果酸、層次分明,這是好豆子好風味時,老一輩的咖啡嗜者,第一句就是:「這是咖啡嗎?咖啡酸掉了!這不能喝,這好淡,這咖啡不好。」
聽到時,往往心裡會痛苦好一陣子,他們怎麼會不喜歡淺焙的咖啡?!後來,慢慢發現,在以前的年代所接觸到、喝到的「咖啡」飲品就是深焙的味道,當人們將紅茶當成茶就是這個味道時,喝了綠茶相對一定也是這個反應,其實問題應該是發生在溝通這方面。
兩年前在台中開了以烘焙咖啡及咖啡專賣的店,當朋友都認為精品咖啡是年輕人的事時,這兩年就扎扎實實遇到了各個不同年齡層的客人。
朋友的母親,陳媽媽,一開始忠於自己喜好選擇了中深烘焙的咖啡,然而我總是在沖完淺焙咖啡後,都給陳媽媽一小杯,一次一次,她有天竟然說今天要喝淺焙,看到這樣的改變,真的非常非常開心。
有位大哥,偶而會從台北來台中,帶著爸爸(我想應該超過七十歲)來店裡,喝了espresso 、喝了淺焙、深焙的手沖、冷泡咖啡,店裡咖啡都喝過一輪。他們也會一起跑到日本喝咖啡,這完全開拓了我對長輩喝咖啡這件事的廣度。
湯哥,總是呼朋引伴而來,目測年齡約七十歲,中氣十足,每次總喝了二到三杯,而且都是淺焙;兩位幽默的阿姨,也喜歡煮咖啡,經常一起來挑選咖啡豆,而購買的都是淺焙豆,也常常會聽他們說喝不習慣朋友送的深焙咖啡。一位阿姨逗趣的說,老公長年喝茶,偶爾跟著她喝咖啡,現在也喝的出Geisha咖啡豆【註1】的味道。
父親其實在我小時候某次搬家後,就沒有再煮咖啡了,後來也是長年喝茶,自己長大懂了咖啡之後,也送了父親我小時候看到的賽風壺,父親在一次電話中說,最近常常跟媽媽煮咖啡來品嚐,也會跟朋友討論咖啡,我發現月來越多以往只喝茶的長輩開始品嚐咖啡,不管是淺焙或深焙。
後來發現,長者跟年輕人一樣,有人喜愛淺焙有人喜愛深焙,但不一樣的是,他們總是喝咖啡、聊咖啡、聊生活,總之,不嚴肅就對了。
【註1】 Geisha咖啡豆:為咖啡品種之一,原為亞索比亞樹種,後被移植巴拿馬特殊迷人的風味,讓Geisha咖啡豆在2003年時,拿下了巴拿馬咖啡品種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