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永保青春的秘訣 瑞士老太太翻轉人生的新式家庭生活

70多歲的孟其老太太(Mrs. Munz)在蘇黎世市區的邊緣,靠近森林的角落有一棟自己的房子,離市中心的鬧區只有10分鐘的電車路程,附近就是蘇黎世大學,鬧中取靜。幾年前她的老伴得了帕金森氏症行動不便,兩老的生活極為需要他人協助,從那時候起,她便把家裡空著的房間,租給來蘇黎世上大學的學生,這些外地來的學生不只是房客,可也是他們的助手。就這樣,孟其太太開始了她最初的混齡共居新生活,她說:「我家就是一個開放的房子。」

孟其先生過世後,老太太發現,她已經習慣了有人陪伴的共居型態,就決定延續這樣的生活。孟其太太的52歲女兒正在照顧一個家庭失能的17歲孩子,他們就一起搬進去和孟其太太住在同一層。也剛好他們朋友蒂娜和她的四個孩子在找房子,這個單親媽媽就帶著孩子們一起住進去,母子一層。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保有隱私;有共同的空間,有人際的溫暖。

蘇黎世市府報以大篇幅刊載孟其太太的混齡共居生活。

孟其太太繼續她的混齡共居生活,年齡介在9歲到75歲之間,她說:「這些孩子讓我常保青春。」對家的期待不同,就會建構不一樣的家庭:有笑聲、有爭吵、有飯香、有洗碗盤聲音,對孟其太太就是真正的家。

混合式生活型態當然需要一點運氣,要找到態度和習慣相近的人,才有辦法和諧相處。這個案例能夠成功,孟其太太開朗的個性是關鍵,可以包容許多人際間的問題,共居並不對她造成困擾。她樂見自己的家裡多了孩子,因此與房客間除了租賃關係之外,有更多人情味和互助的生活故事。血緣並不是她認為最重要的共居因素,這些孩子都是她自己的孫子,這樣寬容的人並不多見。而對她來說最大的利多就是:房子裡有朝氣,也多了彼此照料的人,她就不必像許多老人必須住到老人院裡,才有人照應。

 

瑞士老人院裡大家中午一起用餐。方常均 攝影

混齡共居其實不是新型態,在農業社會裡一個大三合院或四合院,多是同時住著好幾個家庭,有任何狀況大家互相協助。工商社會往城市移居的人口漸多,居住型態也改變,單層獨戶的建築設計滿足了享有隱私的自由,關上門就是自己的小天地。然而人多半喜歡享受自由,又想要有社群的連結,能夠真正離群索居的人並不多。

孟其太太的例子,是以邀請的態度讓別人住進自己的房子,成為彼此生活的一部分。而目前在歐洲世代共居生活也是一種趨勢,西歐與北歐國家在銀髮住宅的規劃裡也包含了世代共生的精神,把學生宿舍與老人院規劃成一區的都市計畫是現在進行式。核心價值裡,銀髮族的消費力與活動力是城市動態的一部份,不應該被排除在都市規劃之外,而是要規劃更多無障礙的設施讓行動不便的人更容易行動。一個社會裡看得到孩童的純真,青年的奮進,中年人的健康與老年人的滿足,這樣才是一個健康有未來的國家。

延伸閱讀:

離開職場,你的自我價值剩多少?瑞士人退休前會思考的八個問題

進擊的老後!瑞士退休族的行動力量

永遠的最佳女主角:梅莉史翠普67歲看起來像47歲的秘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