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還有旋律

音樂 - 安可人生雜誌

插畫 / 林韋達

首先,想像一下「交通很自由」的街景, 九十多歲的阿嬤, 坐著輪椅, 由「阿蒂」(註一) 從家裡一路過關斬將,推到醫院診間。「阿嬤你今年幾歲?」, 歲月流逝,答案從九十多降到八十, 再一路降到二十、十…。由阿嬤口中產出最長且有意義的語言,便是某首歌的歌詞…。有一天,這歌只剩下旋律,這僅剩的旋律,曾是《桃太郎》、《小城故事》,也是《茉莉花》。

感慨嗎? 當大家的注意力一股腦全灌在「延長生命」的議題上,犧牲的自然會尊嚴以及人性。嘿嘿!請回神,我只想談談音樂。

宇宙,空間域上由各式各樣的幾何巧妙地組合,時域上則由無數的頻率共組和諧與不和諧。頻率決定顏色、聲音,也決定能量。只要正確地組合所需的各種音頻,就能重現特定的音頻音色。頻率對了,能量之大可使大片落地窗瞬間破裂。

純藝術以音樂為首,不需文字,世界通用,適合男女老少,許多動物也歡迎。音符,也就是頻率,需經特殊的時序排列、長短、數量、以及組合才能觸動人心、引發感受,胡亂拼湊是行不通的(註二)。音樂可加強大腦幾個不同區域功能上更有效率的連結, 這些區域負責自主神經、回饋以及認知功能, 因此音樂得以給人喜悅的經驗(註三)。

根據臨床報告,音樂有助於以下疾病:過動兒、自閉症、躁鬱症、精神分裂、邊緣性人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頭痛、失智症、失眠、疼痛、癌症、免疫疾病、開刀、和始料未及的閱讀障礙(註四)。

聽音樂,隨人喜好,不宜打擾山林自然旋律。關鍵得專心,隨著旋律,抓住音符,音樂才可能進入你。學習樂器有助於訓練感覺統合及運動協調,又可以打開另一扇門, 令人對音樂產生不同的感受。不過,有些樂器, 尤其是鋼琴及提琴類,需有專業指導,否則易產生肌肉骨骼傷害,連優秀的演奏者都很可能受苦於長期疼痛。

曾經,我反覆彈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剎那間,意識裡只剩樂曲,沒有譜、沒有手指、沒有踏板、沒有大腦運動區、沒有皮質聽覺區、沒有鋼琴,旋律獨立進行,「我」則在一旁袖手旁觀。沒過多久, 發現血壓、心跳數值明顯下降,生活步調慢了好幾拍,不知兩事有無關連?

至於那位還有旋律的阿嬤,坐上靠「阿蒂」 操縱的輪椅,在旋律中,灑滿夕陽的街道上,經過鮮花店、狀元糕、裁縫店、踢毽子的小孩…。

註釋及文獻:

  1. 來台照顧阿公阿嬤的印尼朋友,大多叫『阿蒂』或『阿妮』,其實只是她們名字好多音節中最後一個音,令我們好叫而已。
  2. Lerdahl & Jackendoff (1983) . A Generative Theory of. Tonal Music,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3. Menon V1, Levitin DJ. The rewards of music listening: response and physiological connectivity of the mesolimbic system. Neuroimage. 2005 Oct 15;28 (1):175-84. Epub 2005 Jul 14.
  4. Michel Habib, Chloé Lardy, et.al.Music and Dyslexia: A New Musical Training Method to Improve Reading and Related Disorders. Front Psychol. 2016; .7:26. Published online 2016 Jan 22. doi: 10.3389/fpsyg.2016.00026

撰文 – 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 林佩芬

好奇心強的臨床醫師,繳給台大很多學費,換得三個學位:醫學士、臨床醫學碩士及工學博士。以神經專科及老人專科執業。

延伸閱讀:

送給自己 五十歲的生日禮物
六十八歲挑戰爵士鼓 還不只如此 !
安可人生精彩活動 – 樂器班 – 薩克斯風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