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居護松山叁角梅日照中心長者們齊聚一堂,隨著照服老師的引導活動筋骨。(圖片來源/台灣居護Facebook)
文/黃儀婷
近年來,我走訪許多社區長照據點與日間照顧中心,觀察台灣在超高齡社會下長照服務的轉型與創新。 多數機構仍以托顧與醫療延伸為主軸,空間實用但偏向「管理」導向,長者多半是被動地進出並接受服務。 然而,在台北市松山區的一條靜巷裡,台安醫院旁的一條靜巷裡,我看見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例子: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這個據點位置便利,鄰近醫院,就醫與轉介支援相當順暢。同時,它不僅在照顧理念上具有前瞻性,更在空間設計與日常細節中,實踐了回歸自我的「自立」哲學。
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最大的特色是以「Aroma・Nutrition・Sight・Warm・Exercise・Rhythm」六大主軸構築健康生活的新解方。
- Aroma:透過香氛造境,用氣味喚醒感官,穩定情緒,也為每天的活動創造柔和的開場。
- Nutrition:營養均衡在照顧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機構內設有開放的「點心Bar」,長者可以自由進出,參與備餐、料理、分享,讓「吃」不只是營養的補充,更是一種生活的延續與社群連結。
- Sight:透過視感優化,利用明亮開放的空間與色彩友善設計,降低焦慮、提升安全感。整體空間寬敞而不壓迫,燈光柔和明亮,讓人一踏進來就感受到生活的溫度。
- Warm:專業照顧與氛圍使人與人之間的陪伴與信任如同溫暖的擁抱。
- Exercise:每週的健康促進活動以日常生活動作為基礎,設計輕度抗阻、伸展與復能活動,以延緩肌力與認知退化。
- Rhythm:強調有結構但不僵化的生活節奏,使長者在熟悉的步調中重新掌握生活主導權。
這六個元素看似平實,背後卻是一套完整的照顧設計邏輯,這也正是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最迷人的地方。
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以六大主軸構築健康生活的新解方。(圖片來源/黃儀婷)
我特別喜歡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之處是它延續了台灣居護引進的荷蘭 Buurtzorg(博祖克)社區照顧模式的精神。這套模式的核心很簡單也很溫暖:由小型團隊組成,成員彼此協作、彈性應對,深耕在地,快速又貼心地回應長者的各種需求。這種做法在荷蘭被視為翻轉長照的一大突破。
台灣居護將這樣的精神帶進台灣的社區日照,不依賴龐大的醫療機構,也不把長照服務僵化,而是讓照顧融入生活。你會發現,這裡不是醫院的延伸,而像是一個社區的客廳,團隊一同陪伴長者,以生活的方式滿足每個人不同的需要。 在這樣的氛圍中,長者不再只是「被照顧」的人,而是可以自由走動、表達想法、參與活動,重新成為生活中的主角。我們太習慣「幫忙」,反而不知不覺地剝奪了長者原本還能做到的事情。台灣居護的理念是不要把事情全部接手,而是從長者仍保有的能力出發,給他們發揮的空間,並在旁給予適度支持。這樣不僅能延緩失能與失智,更重要的是讓長者們覺得自己仍然有力量、有角色、有價值。 我在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看到的,也正是這樣的精神:不只是照顧,而是幫助每個人繼續「做自己」。
台灣居護的理念是從長者仍保有的能力出發,給他們發揮的空間,並在旁給予適度支持。(圖片來源/黃儀婷)
更具前瞻性的是,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導入了OMAHA照顧評估系統和IOC智慧整合照顧系統,將國際級的專業工具和在地照顧現場結合。OMAHA系統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大面向全面評估長者狀況;IOC系統則讓評估、計畫、執行與追蹤之間的資訊能夠透明流動、並促進跨專業協作。這樣的整合不僅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種照顧哲學的落實。
松山叁角梅日間照顧中心的價值不僅在於場域的舒適和活動的多元,更在於它將Buurtzorg的照顧精神、OMAHA的評估邏輯和IOC的智慧系統有機地整合,實踐了「讓每個人都能保有自尊、生活品質,回歸自我」的自立哲學。 叁角梅這株花的特性是「越老越開花」,這樣的意象也正呼應了它想實踐的長照願景:在熟悉的社區一角,讓長者持續綻放屬於自己的生活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