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熟齡也熟靈|預老靈性超前部署 從中年危機到熟齡轉機

前嘉裕西服總座江育誠在退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刪除手機中所有跟退休前職場相關的通訊錄,他說:「我很清楚,退休後不再有頭銜,我知道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如果還有職場的牽絆,那些胡思亂想的雜念,讓我無法往前走。」江育誠50歲時,看到退休的同事頓時失去生活重心,讓他心生警惕,也開始思考,一旦離開職場、脫下職銜,生活該怎麼過?

變老,是必須「練習」的。變老,是藝術不是算數(不需界定何時開始變老)。藝術就必須加以雕琢、淬煉。如果在中年時沒有好好思考過自己的老年,那麼,踏著踉踉蹌蹌的步伐進入老年,而不是享受活力的老化,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而中年之路就是一條典型的靈性旅程。所謂的靈性定義,彙整自聯合國WHO自1984年以來的全人健康概念,就是「人的本質中具超越性的面向,超越肉體與心理的精神面向。會驅動人類對意義、價值與超越性的追求,與天地人我的連結,並可以藉此獲得生命動力」

面對中年議題,就不再只是用物質、心理的角度來衡量,而是以自我超越的角度來思考、衡量與決定。這樣才不會卡在物質與身體的標準裡,無法開展內在的潛力與超越的視野。這一代的長者,在中年時通常沒有意識到中年危機的問題,於是,延後到老年,成為內在衝突與失衡的起點。

脫下外部角色 活出真實自己

 中年之後這些面具與潛意識的壓抑就會使我們失去平衡,但失去平衡正是一個好的警訊,讓我們再度思考真實的自我。潛意識的崩潰也會導致身心的災難,為了保護自己失去安全感,可能會讓人更緊抓住表面的個人面具、職位認同、進行的工作或頭銜。這些社會給予的頭銜與成就,是很有誘惑力的。難怪很多人在這些表象之下,根本找不到自我。脫掉面具之後,就只剩下小小的軀殼。

中年之後,不應該再聽外界的聲音行事,而是誠實地聽內在的聲音,發展真實的自我(Self),否則就會變成自我中心(Ego)的人,令人不舒服(自我覺察)。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感,而不是外在的自信。

中年後誠實地聽內在的聲音,發展真實的自我。(圖片來源/freepik)

中年危機警示燈

一直改變他人:所有問題都向外歸因於他人。

一直不斷改變各種「方法」:減肥方法、運動方法、管理方法等等,把內心不安轉移到改變外界上。

緊抓住舊模式、習慣、行動模式:愈來愈保守、不斷鑽入各種「活動」中(中年過動兒)。

中年(老年)危機與使命

  1. 弱化「外部角色」(persona)與外部自我肯定,朝向內在:找回潛意識平衡(真實的自己與保護面具間的失衡)、活出上主創造的真實圖像,不被外在的成就與角色混濁。
  2. 接納自己的陰影面避免投射在他人身上,混濁了人際關係(整合內在的對立面),且會造成極端的態度(緊抓過去的價值與原則或完全推翻過去的價值)。
  3. 整合個人的男性(animus)與女性特質(anima)。
  4. 面對過去的傷口。
  5. 思考自己的生命足跡(珍視過去我留下的足跡、未來我想留下什麼足跡、如何找到屬於我的生命足跡)。
  6. 預老與退休。
  7. 將死亡整合到自己的生命裡。

因此,熟齡的第一步就是聽見在中年時催促我們去尋找真正自我的內心聲音,好能將中年危機化為生命轉機,找到那個內在的中心。在退休前整理好自己的生命,去發現嶄新且更深刻的生命觀點和動機,不需要活在他人的期待裡,而是找到自己真實的渴望。如此一來,才不會讓我們依然在退休生活中錯過生命。

我們邀請您一起參加「中年熟齡之路」的一天課程,本課程將以兩位德語系的靈性與心理大師為理論基礎:陶勒(Johannes Tauler)與榮格(C.G.Jung),幫助參加者找到自己的中年之路,調整自己「往外走」的取向,逐漸朝向更豐盛的內在之路,而這內在之路不是讓人更狹窄,而是幫助我們打開內在的視野,使我們的人生下半場因著角度的轉換,更豐盈而滿足。

【中年熟齡之路】課程

這場講座將用演講、討論與身心儀式來具體幫助您:

✔ 認識中年人生轉折的本質圖像,將迷茫與壓力轉化為成長動力

✔ 尋找內在的聲音,重新定義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 整合生命經驗,為未來的退休生活做好心靈準備

時間/2025/4/26(六)09:00~17:00

地點/天主教台北聖家堂禮堂(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50號)

講員/古倫神父、吳信如老師

報名費用:每位800元(不含午餐,請自理)

報名日期:即日起接受報名至4/11止

主辦單位: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聯絡電話:02-29681302或0917165710林婉君小姐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eGAkgb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