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靜容
心理學有一項研究指出:越能清晰想像未來的自己,幸福指數便越高。
該怎麼想像未來模樣呢?
我喜歡從故事中尋找楷模,透過繪本閱讀來學習活出自己的故事。
故事如此輕薄短小,人生這般悠遠漫長,拿故事去相較人生,顯然篇幅過於短小,道不盡、訴不全。但若試著用故事精神來檢視人生,卻別有意旨。
以繪本《通往糖麵包山的那條路》為例,先簡述一下故事梗概:週日例行登山的獾奶奶途中偶遇一隻貓咪,他們成為登山夥伴,一直到奶奶爬不了山,最終離世。而貓咪則又偶遇兔子,和新夥伴一起繼續踏上往山頂的路。
我們來看看書中主角獾奶奶是如何亮相登場的——外顯特徵寫到:「年紀大」、「廚房裡收藏了幾樣寶貝」、「家住山腳下」,我們從圖像描繪與文字敘述中讀得清晰。
而那些需要經過接觸後,方能領略的內在特色,如:「見多識廣」是怎麼看出來的?啊,原來我們可以從情節中讀到——獾奶奶能清楚識別各種蕈菇,懂得精準揀選合宜的登山杖,還非常善用五感體悟世界。
那麼「樂於助人」呢?讀者必須從獾奶奶的言行舉止來細細感受:香菇是幫朋友採摘的,主動協助仰天的烏龜翻過身來,敏銳發現落巢幼雛⋯⋯。
角色的某些特質我們可以透過文字描述得知,可是還有一些個性描繪,則得靠讀者觀察和推論,例如:當獾奶奶察覺背後有誰在偷看時,她是怎麼對應的?不是大聲喝斥,沒有直接糾舉,而是趁歇腿吃點心時,平和的邀請:「如果你餓了,這邊夠我們兩個吃喔!」多麼溫柔慈愛呀!
是的,正因獾奶奶的溫柔慈愛,才能夠敏察貓咪嚕嚕的不安也不勉強,才能夠包容嚕嚕的好奇而耐心回答。諸如此類,透過舉措而未點破的形塑角色,提醒著沈浸故事中的你我:我們經營的每一天,不也正一點一點的塑造出我們自己?
現實生活裡,若是友朋間彼此相互描述,說來說去,不外乎身形、年歲、裝扮、飲食偏好、居住品質⋯⋯等,皆是肉眼可視、數字可量測的表徵。然而能讓人記住的,深深有感的,卻往往是那些超越表象的內在特質,而這些特質又最需要時間去涵養、去潤澤、去浸盈。
如同書中三兩句寫獾奶奶外在表徵,卻花了數十頁描繪她的內在特質。尤其獾奶奶和貓咪嚕嚕的一問一答,最令我印象深刻,例如:嚕嚕站在一顆大石頭上說:「站上世界的頂端,感覺一定超讚的!」獾奶奶則笑瞇瞇地回說:「喔,我們只會覺得自己很渺小而已!」
正因為故事濃縮的描繪,才使得我們可以去除龐雜枝節,得到聚焦的效果。看著繪本我心目中理想角色的刻畫,反思自己會怎麼經營我當下的生活,才足以走到這樣的未來?
關於那項心理學研究,我們該怎麼清晰想像未來的自己?不妨來做一個簡單練習: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未來,可設定十年後或二十年後,都行。收信人正是你自己!不是時空膠囊,而是經由描繪未來的鮮明自我形象,校準我們眼前當下跨出的每一步。
看著獾奶奶,我似乎有了清晰的畫面!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朱靜容
一種笑得很天真,想得很複雜的外星生物。降落地球後讀了法文系,做過電視節目企劃,編過報紙,主持過廣播,寫過歌、拍過戲…突然,五十歲後跑去法國遊學11個月。現在,一邊讀書、說故事,一邊等待母艦,有一天將重返B612號星球!
想了解更多熟齡繪本的精彩解讀,歡迎參加2023第四季-熟齡繪本悅讀會【達人季選:青林出版】
✎立即報名去 https://bit.ly/joyreading2023S4
▪書單:《諾頓與愛模仿的大熊》、《諾頓與愛借東西的大熊》、《每個微小善意》、《平行森林》、《休假》
▪書單:《森林照相館》、《給森林照相館的信》、《風的電話》、《我的媽媽》、《三位媽媽三份便當》、《我的粉蠟筆》、《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