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當你老了,才發現原來那是最陌生的自己:《老人日記》觀後感

法語電影《老人日記》(2015)

文/邊緣中年人

這是一部沉重蒼白的高齡電影,但整篇敘事通透人性,充滿形而上的哲理。我們都喜歡晴空萬里,但無法避免被雨淋的狼狽;就像我們總會記得「想當年」的魅力四射,卻對老死臨頭充滿無能為力。

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語電影《老人日記》(2015),以第一人稱的獨白貫穿了自己一生。和自己對話應該最真,因為無須隱瞞;但和自己對話也最難,因為我們早已習慣外界加諸給我們的評價,未必能徹底卸妝。因此,和自己對話,需要勇氣。

《老人日記》(photo by IMDB)

主角尼古拉,回看一生,是在變老之際。「記憶衰退、彎腰駝背、頭髮稀疏、滿臉皺紋」這些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的生理變化,提醒他「變老了」。更慘的是,老化的尼古拉患了習慣性失眠的毛病,每天睡兩小時就會自動醒來,然後再也睡不著了。

健康狀況騙不了自己。包括他在內,沒有人喜歡生理上的變老。更惱人的是,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回想,都無法確定這些生理變化究竟是從「哪一天」開始?於是,何時會變老這件事,因為不可測,更讓人畏懼。我們只知道「總有一天」它會來到。

變老所帶來的生理變化只是第一波海浪,更無情的瘋狗浪是過去熟悉的自己一去不復返。「尼古拉教授研究傑出、著作等身,甚至將來都會有醫院或研究機構以他命名。」儘管頂著殊榮,但那位英氣風發、聰明才智過人的尼古拉依然在歲月面前低下頭來。在他體力衰退之際,他發現自己無法全程站立講課,「是該把棒子交給年輕人了。」

才智過人的尼古拉在歲月面前低下頭來。(photo by IMDB)

鎂光燈與掌聲雙收的「學者尼古拉」是他最熟悉、也最喜愛的自我,儘管隨風而逝,依然眷戀。對照之下,眼前這位垂垂老矣的尼古拉才是最新版的自己,但他愈看愈陌生,恐慌多過期待。雖然尼古拉知道每個人都會變老,但面對「老年尼古拉」,他真的毫無準備,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尼古拉的我執,更讓他不想面對現在的自己,因為「面目全非」。

「從前,我喜歡被別人認出來,享受大家知道我是誰,有什麼成就的那種感覺 。」這是主角熟悉了大半輩子的尼古拉,而現在只是個無名老頭。

人已經往前走了,影子卻還停留在原地。

這就是和自己對話為什麼需要勇氣的原因。尤其是尼古拉,這樣的機會只剩這一次,而且這次的機會最好,因為他即將因病不久於人世。

「每天晚上,我都會想,死亡很快就會帶我走,」尼古拉在面對老死之際,夾雜著失控的焦慮。變老的生理變化躲不掉,緊接著死亡的心理恐懼如影隨形,讓尼古拉的身心疲憊不堪。

他望著自己的太太與青春期女兒,看著家裡母女爭吵。同居一室卻各有各的宇宙,他不禁懷疑:「眼前這位嘮叨碎念的女士,真是他之前愛過的那個人?」從老病視角出發,從自己到他人,全是今非昔比的陌生,充滿疏離感。

眼前不斷爭吵的妻女,讓尼古拉感到陌生。(photo by IMDB)

尼古拉在過去、現在、未來之間不停穿梭,飽受煎熬。

在過去,他是功成名就的學霸。這個形象是他最熟悉的自我,甚至就是他與外人認同的自我。說要放下,知易行難。

未來,其實是不久之後,即將一死。疾病纏身的尼古拉已經在做心理準備了,卻又愈準備愈焦慮,因為人生最大的失去不是少了某人或某件東西,而是死亡。未來,意味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尼古拉。

尼古拉為死亡做準備,卻愈準備愈焦慮。(photo by IMDB)

至於現在,則是不知何時邁入老化的尼古拉。他不喜歡這些變化,卻無能為力。他應該努力認識這個「全新的自我」,卻又做不到,因為尼古拉的老靈魂同時被年輕時代的回憶與面對死亡的恐懼所綁架。

有人說,當戰爭發生時,人們就會想到上帝。因為當你面對砲火隆隆,自然就會發現生死是操之在更高的權威,而非自己手裡。

與此類似的是,老病纏身的尼古拉在萬般徬徨之際,開啟了他的信仰之窗。尼古拉曾如此自評:「直到今天,他還堅信科學才是人生最重要、最美麗、最有用的東西。」但他直到死前才頓悟:科學無法告訴你何謂美好的生命。唯有確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無常與有限性。

「我不信上帝,我後悔了,我不禁想起,自己錯過了一些本質性的東西,一種能讓我的人生變得完整的約束性元素。」尼古拉在老病之際,發現他真正需要的是信仰,而非景仰。


延伸閱讀

你想要一場什麼樣的人生畢業典禮? 專訪「生死教育關懷協會」楊淑梅執行長

他們正在創齡,那你呢? | 95歲蔡其祥:畫畫讓我沒時間變老!

Anke書齋|每天都在變老的你,知道如何預防「情緒老化」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