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認識你自己:高齡者還有一場人生壯遊

(照片來源:imdb)

人生就是一種態度,高齡者尤其需要。

舉個例子,一個口袋剩沒多少錢的人,必須精打細算,反覆思考他的慾望清單,確認哪些是真正的生活必要。高齡者也類似,只不過是他所剩無幾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說得更嚴格一點,就是「餘生」。人應該怎麼活?如何感受身邊發生的一切?活著的意義究竟為何?當你思考這些問題,就冒出了哲學味,而你怎麼想就等於是在揉捏你的生命形狀。

《友你才精彩》(2022)這部法國電影,正是環繞死亡、人生、快樂的對話錄。這部公路電影很特別,馳騁於公路上的車竟是一輛靈車,坐在車內的兩位男主角分別是從事殯葬業的禮儀師路易,與蔬果送貨員伊高。

(照片來源:imdb)

一場車禍意外,讓路易與伊高有了初次接觸,陰錯陽差,伊高成了路易運送大體的靈車乘客。

兩個人各有欠缺。伊高是腦麻的身心障礙者,但熱愛哲學,開口充滿智慧;至於看盡無數大體的路易,卻是早就「心如死水」,不只職業倦怠,連人生也提不起勁。

當人們問路易為何從事生命禮儀這行時,他懶得解釋:「難道你認識很多年輕人想做這行?」語氣始終充滿無奈,接著補充:「做這行,很快就會習慣。」

路易口中的「習慣」就是「無感」的同義。對死亡無感,即是對生命無感;這份工作,在路易眼中,毫無意義可言,而例行公事的麻痺感更剝奪了他對人生的期待。

那麼,什麼是人生?聽聽古希臘人的比喻:「把人生當成一場饗宴,品嘗美食、享受對話;等到用餐完畢,你就起身感謝主人,然後離開。」此刻的路易知道遲早會用餐完畢,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問題在於,過程裡那些美食品嘗與對話享受等美好體驗,對他而言,都不存在。

路易有生命,卻沒人生,因為他無法活在當下。伊高看出路易的問題,舉了古希臘人對「大好機會」的定義:「再早就太早,再晚就太晚。」大好機會,就是當下,就在當下,別為過去懊悔,也別為未來焦慮。

活在當下與活得快樂,是一體兩面,而這都攸關你如何做選擇。伊高的建議是:「每當你要做一件事情,就先問自己,這件事我能反覆一直做下去嗎?」

這是很好的練習,答案因人而異,但不變的是:你喜愛的事,會愈做愈投入,而且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快樂;相反地,如果是你不喜歡的事,即便可以勝任(應付),但做得愈久,就愈有可能像路易那樣陷入精神瀕死狀態。對路易本人來說,「禮儀師路易」只是行屍走肉罷了,而可悲的是,人們認識的路易就是禮儀師路易,連他自己也這麼認為。

快樂(或幸福)為什麼重要?我們不妨想想踏入職涯之後的人生。

在年輕的時候,人們忙著賺錢;中年時候,又計較職位頭銜;只有隨著年齡增長,名利才到了該放下的階段,而這也是某些高齡者「不快樂」的原因。因為放下頭銜,他再也不知道如何界定之後的自我。

但換個角度來看,外在名利的剝落,不應該是高齡者的悲情,反而是高齡者的契機,因為他再也不必為了各種理由去做他不喜歡的工作、也不必為了升遷競爭和別人勾心鬥角。諷刺的是,很多的不值得,卻可能花了他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生,直到退休那一天。

快樂,是了解自我,來自於內在的滿足。和年輕世代比較,高齡者的時間並不多,但也有的是時間。伊高引述甘地的一句話:「最偉大的旅行,不是環遊世界十次,而是了解自己,一次就好。」

高齡人生,還有一場壯遊。


延伸閱讀

人生 壯遊 男人們的旅行對話

熟齡壯遊LIVE!和兒子一起走的西班牙朝聖之旅

「第二人生」到底從幾歲啟動? 是否要拋棄過去,才能有新的開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