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長者的情與慾|側錄林燕卿博士的熟齡性學講座

社會對老人的照顧,幾乎全部放在身體的照顧,情感部分頂多就是親情的關懷。可說是有意或無意地無視長者對性的需求。(照片提供/林燕卿博士)

當人開始步入老年,以目前亞洲人的思想來說,就覺得「為老要修」,跟性有關的思想或慾望,應該是修的不需再提。所以很多人最常罵還有色慾的老頭為「老不修」就是這個道理。

 

可是安可人生認為,銀髮族正是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在沒有工作與子女的牽絆下,追求性福,享受更開闊的人生,更有活力的生活,實在沒有必要再被世俗的眼光綑綁,因此在這裡我們特別節錄性學博士林燕卿教授,在今年9月的「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上,主題是「長者的情慾」的性學講堂,開拓我們對長者情與慾的見解。

林燕卿老師是師範大學教育博士,曾任樹德科技大學「台灣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多次受邀在國內以及馬來西亞、越南、中國等地演講,於性教育領域經營30多年、性學領域20多年,著書20餘本,研究相關性議題發表百餘篇,在學術上的地位無庸置疑。

 

性的印記

一根羽毛觸發的情慾

從我們出生開始,母親的觸摸與親吻,是最初最溫暖的印記。而後哺育母乳時,抓著母親溫軟的乳房時,這形成我們第二個終生難忘的接觸印記。由於男性沒有像母親那樣軟綿的乳房,因此形成男性一生對乳房的追求;而女性因為自己有乳房,因此需要的是更多的撫摸,這在性心理學上叫做「愛的印記」。這是人類,甚至是動物終其一生一直在追求的安全感與幸福感,因此這種觸摸帶來的親密感,是其他形式的愛所不能替代。

 

可是社會對老人的照顧,幾乎全部放在身體的照顧,有子孫與老伴的頂多到親情的關懷。並有意或無意地無視長者對性的需求,進而對老人家所有跟情慾有關的舉措,均視為無意義,或是觀感與道德所不允許,讓許多長者的晚年生活留有遺憾,這在失去老伴或視獨居的老人來說更是不夠人性的生活寫照。

 

長者的情慾挑動

一切從輕柔地觸摸開始

林燕卿教授的性學講堂,在對長者挑動情慾部份,強調一切以親密的觸摸開始。銀髮族由於生理的退化,皮膚極易受傷,加上很多都是許久未曾觸摸別人或自己,因此開始生疏了起來。因此要啟動長者的情慾動作不僅要輕要慢,以觸摸開始,甚至以羽毛…等工具增加挑動更多親密的感覺。許多經歷這堂課程的女性長者甚至說,好久沒有人這樣對她,在愛與慾的雙重驅動下,他或她再次感受到什麼是兩性相悅,進而死沉的人生注入活水,不僅感受到了愛,也體驗到了新的活力。

林燕卿博士過往的課堂上,曾以羽毛等工具增加挑動更多親密的感覺,許多上過課的女性長者甚至說,好久沒有人這樣對她,在愛與慾的雙重驅動下,再次感受到什麼是兩性相悅。(照片提供/林燕卿博士)

愛與慾的親密關係

再深的親情也無法取代

愛有很多種,但沒有一種能抵得過愛情所帶來的感受。對老人家來說,人生有限,最悲哀的莫過於讓長者死於孤獨之中。也許親密關係對很多人來說,只代表著性交。但對長者來說,為親密的人打扮、一起手挽手逛街、親密的枕邊細語、肢體的愛撫,這些都是親密關係,性交只是其中一部份。長者之間的愛慾,像是法式大餐,用餐時間長,談話感覺很重要,不像年輕人的性愛快餐,有時只是吃飽而已。

 

不要阻礙長者追求愛情

更不要自我設限

當長者開始談戀愛時,如果老伴剛走,子女大多很難接受,會覺得媽媽守了這個家幾十年,才剛走爸爸就要另結新歡。如果是單身的長者,子女或親戚朋友則擔心會被騙財,因為長者一被騙財,代表的不是養老問題會壓在子女身上,就是未來可繼承的遺產變少。所以社會對老人家談戀愛的阻力往往包含了經濟、面子與社會風氣等多種因素,加上老人家的自我壓力,所以很難談的順、談的成功。

 

 

安可人生後語

 

當養老院或養護機構發生男歡女愛的事,往往會變成社會新聞,或嘲笑的話題。其實目前整個社會還是把長者當作「無性之人」,覺得長者應該要有端莊的模樣,舉止投足都應該有規有範。其實就我們的觀點來說,更希望看到對生活有希望,每天神采奕奕的長者,其中愛情的滋潤當然是最有效果。所以整個社會為「黃昏之戀」解套,其實是大家轉個念,以老人的幸福為依歸,就做得到的事,值得大家重新審視全方位照顧長者的態度。

性學專家林燕卿博士”性學講堂”最新課程資訊
「情出軌了,怎麼辦?」
⠀⠀
假如你是以下類似情況,與其獨自摸索苦惱,不如直接報名~
處在一個混沌不明的感情中
已經遭受情感移動
想要修復關係,或是想要漂亮分手
想要釐清自我脆弱的情感
想要解讀對方在情感關係中的行為
單純對於情感移動、親密關係等議題感興趣
⠀⠀
進階課程重點
親密按摩教學與應用
親密按摩情境演練
性溝通技巧做中學
⠀⠀
最新課程報名中(首堂課2022/12/3)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98747965844236&set=a.192629206456112
⠀⠀

延伸閱讀

每個人一輩子都應該上過一次性學講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