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樂讀書房|王浩一 我在退休日子裡,終於學會腳步放緩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 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

退休後,田園生活代工中—

二○二一年初,延續去年的大乾旱,各地水庫已經見底。大家過得辛苦,一方面防疫,一方面對抗天災。四月初,在台東都蘭偶爾山雨一陣,我關掉音樂,獨坐小木屋聆聽好久不見的雨聲。

想起,二○一六年在梨山拍攝《浩克慢遊》節目,山色蒼黛、行雲繾綣,正錄影著「兩位大叔主持人怡然走在果園菜圃之中」情境,因為雪霸飄來的一陣山雨,停工,大夥多了休息時間。待在山屋雨棚下避雨,我望著遠山趕路的飄渺雲霧,思緒遠颺,多了山居想像,當下慨然興起將來退休以後的生活方式。自忖或許應該去體驗、記錄,寫一本《王老先生有塊地》的晴耕雨讀生活,實現「已歸去,田園不蕪」。當時有一剎那起了心,動了念,我銘記在心……。

如今已經退休六年,我這位王老先生雖然沒有地,現在是「代工種菊」體驗中,咿呀咿呀喲,也可以悠然見山。

沉思著:自由、孤獨、死亡、無意義—

梁啟超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我在退休日子裡,終於學會腳步放緩。修剪樹枝、種瓜植菜、栽豆採果這些「村夫日常小事」,如今興致盎然,一剪一鋤在手樂不思蜀,不知疲憊曠日,無論枯燥乏味。

經年多次修剪園林的新舊枝枒,技術漸漸嫻熟,懂得取捨技巧,基本農務也難不倒我。餘命管理心思卻多了一些探索,生活與生命、意義與無意義,也有了存在主義的哲學思辨。有人說:「選擇死亡不殘忍,殘忍的是讓他沒有意義地活著。」

我想,這應該也是取捨意義的哲理吧,生活需要修剪,那是減法;日子需要栽植,則是加法。近幾年,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覺得愈來愈年輕與自由。

作家、畫家木心說:「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這話是先是「消極地」覺得生活枯燥無味,生命心勞日拙之後,一旦推倒「迷惑之牆」,日子才會多了全然體察,才能咀嚼出萬般滋味,生命才開始萌生新綠和期待豐盛。當無意義進而成了有意義,過去迷惘、苦悶之際所自問「生活如此無聊,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自然就會有了「自己所給予自我的存在意義」,於是生命沿途的風景多了連結,也多了過程中自由自在的適然。

存在心理治療的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說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自由、孤獨、死亡、無意義。」感覺上有些悲觀,但其實就是強調人類的自主性。書寫《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作者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他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也是精神科醫師。他被關押在集中營時,體會到當人們所有一切都被剝奪了,唯有人性最後的「自由」,這是不會、也不能被剝奪的東西。他說「對各種情境選擇,人們擁有自己的態度和立場的自由」。他後來創立的「意義治療」,演變成「存在心理治療」。存在主義說「存在先於本質」,我們是先活著,而不是先有意義。意義是你活著的時候,才會去找尋的。

(文字節錄自《無照心理師的沙發: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王浩一/著,有鹿文化出版))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
作者:王浩一
出版:有鹿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手沖咖啡、種植蔬菜 55+工作者分享退休人生新職涯

Anke人物|退休夫妻相處學,張薇薇、張郎 拌嘴是溝通也是生活調味料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