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後青春繪本館|當太陽升起時,《記得》《回家》以繪本分享與自然共生的故事

3/12於拉勞蘭部落,進行繪本成果發表會。

 

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繪本,是祖先曾經留下的腳蹤;我們說的不只是故事,是曾經走過的路。
小米、大海,熟悉的景色,交織出我們的曾經,也指引未來的路。

不記得祖先的文化,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記得就能回家,回家才會記得。

聚場文化 x 後青春繪本館 x 拉勞蘭部落/共同製作

 

 

後青春繪本館、聚場文化和拉勞蘭部落共同合作,請後青春繪本館盧方方主編企畫創作,我們推出繪本《記得》、《回家》,一個是關於小米文化復振的故事;另一個則是關於海的記憶,關於海祭的傳說與傳承,這也是排灣族罕見的海祭文化。

在一場繪本成果發表會裡,部落耆老、婦女、青年和小孩齊聚在小米工作坊的後院廣場,青年踩著有力的步伐,以勇士舞作為開場,《記得》、《回家》剛從印刷廠熱騰騰印出直送部落,分享給部落族人,也分享給台灣社會,這是部落復振文化的故事,也是開啟分享連結的園地。

創作者方方老師帶領孩子們共讀繪本,進入那片小米園的生長過程,孩子開始回憶,vuvu們在旁述說禁忌與耕種故事,大家如今熟悉的小米故事,曾經是部落族人花了一、二十年才尋回的歷程,找到回家的路。小米,重新種回來,種回到土地,也種回到人心,種回到台灣社會,看見一群排灣人的勇敢找回小米,找回祖先文化,找回自己的路。

而海祭的故事,變成了一本美麗的繪本。在夜空滿星,在深邃的大海,在寧靜的夜裡,部落永遠不會忘記一則古老的傳說,現代生活的步調裡,持續著祭典,成為拉勞蘭獨有的海祭文化。「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部落青年在頭目兩個兒子帶領下,前往離島獵場狩獵。但小兒子早已謀串所有的青年要謀害大哥,因此誘騙大哥留在島上,並將竹筏偷偷划走,直到天黑了大哥才發現被棄留在島上。在大哥難過泣訴時,海中一條大魚向他說話,並讓大哥坐在背鰭上帶回到部落,獲救的大哥也向大魚允諾:「每年小米收穫祭的到來,我一定會帶領部落的族人來到海邊向大海祭祀作為感謝報答之意」。
而試圖想要篡位的小兒子,也被頭目驅逐部落,讓部落的傳統制度及文化得以歸根。

繪本《記得》:

藉由拉勞蘭獨特的海祭儀式為文本情節,直擊祭儀背後的價值核心,內容不直接講述海祭傳說的歷程,而是由詩意的文字,將祭儀過程中的各種聲音展現出來,以聲音傳達人與自然之間的守護、守信之情,搭配插畫家施佳伶(A Shih)開闊視野的構圖,將海祭從夜晚到清晨的過程逐一描繪,希望傳達給每位參與過海祭的族人,以及在海島臺灣上生活的我們,都要「記得」與珍惜與自然的約定。

《記得》 作者:拉勞蘭部落、盧方方 插畫:施佳伶(A Shih)

繪本《回家》:
拉勞蘭部落最早自2005年起,以有計劃性的方式復育消失近30年之久的小米。在找回並學習祖先智慧與精神的歷程中,才緩慢地復育回小米承載的文化及風土的意義。繪本內容以「小米生活」貫穿全篇故事,涵括種植歷程與部落收穫祭,從長輩對出外遊子的招喚,述說部落生活的歲時與思念,在世代對話中,由青年的發聲促使真正回到自己的部落,一起向著大海展望對彼此守護的心意。插畫家鄭宜芳(YiVon Cheng 艸方)以結合日常生活的片段元素,鋪陳出部落小米種植耕作的歷程。不只傳遞了部落長者的心聲,也從青年的反應中,展現了親子間的文化傳承。

《回家》作者:拉勞蘭部落、盧方方插畫:鄭宜芳(YiVon Cheng 艸方)

 

繪本是文學與美學的創作,在圖文共舞的世界裡,開放性地述說當代故事,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關懷自然與文化的世界。繪本可以是文化載體,也可以應用在部落和產業發展。

我們目標不只是出版繪本,未來也會培養說故事與應用繪本人才,製作繪本兒童劇,讓繪本連結擴大部落發展,結合在產業發展與文化教育,也透過募資行動,邀請更多人關注這兩本繪本。

這兩本繪本雖然講的是拉勞蘭部落的故事,但也觸及了社會共同關懷的議題,關於文化、土地和自然關係,找回我們自己是誰,找回祖先留下的文化根源,找回人與人的關係。走過從前,走向未來,回家的路一直都在,只是要回到我們的生命根源,回到我們的文化母體,回到我們跟土地的關係。

 

於是,
記得是一條回家的路,回家是找到記得的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