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後青春繪本館|探索的終點在起點

《柯爾達的鐵線世界》/文圖:希伯.波思圖瑪/小典藏出版

撰文/朱靜容

「男孩整日手上不離一根鐵絲,或拗,或扭,或剪⋯⋯,他好奇探索著這種金屬線條的特性,開始用它們把腦中浮現的景像做出來。」

我的視線從書頁離開,望向台下閃著迷濛眼神的聽眾。在開始講述故事之前,他們才剛剛以彩色筆代替鐵絲,嘗試在紙上一筆成形——畫一朵花、一隻鳥或一隻貓。

「不容易啊!」這群聽眾們笑嚷著,然而有個男孩用鐵線辦到了!男孩叫亞歷山大・柯爾達,他用手中的鐵線做了可以神遊的床,店舖裡陳售的實用架子,能裝飾牆面的畫作,還有他最愛的「好笑、有趣」的東西。

然而當男孩變成男人,這樣時而捲、時而擰的玩樂還能持續嗎?

童心一定會隨著年歲增長而消失嗎?不一定喔,看著眼前這些聽故事的大朋友們即得到證明。這群平均年齡七十歲以上的老孩子們和我共讀繪本: 小典藏出版的《柯爾達的鐵線世界》,而那個玩鐵線長大的男孩—亞歷山大・柯爾達,正是書中主角,也是「動態雕塑」創始者。

《柯爾達的鐵線世界》/文圖:希伯.波思圖瑪/小典藏出版

亞歷山大的鐵線創作跨越虛實,既有豐富的故事性,也展現了無垠的想像力,遠古恐龍、好奇巨鳥、雙頭鱷魚、憤怒糞蠅⋯⋯盡在手中魔幻現形。其中最令人驚艷的是《馬戲團》,網上有一段1927年紀錄影片——那是幾口手提箱的鐵線創作,馴獸師甩動鞭子,獅子揚起前肢,空中飛人擺盪晃動的鞦韆⋯⋯老孩子們瞠目張嘴地驚奇欣賞著。

但是,故事總是有個「但是」,但是也因為這個「但是」讓情節更加曲折與精彩。亞歷山大遇見創作瓶頸,該怎麼讓作品自己動起來呢?

故事暫停,我問了問人生閱歷豐富的樂齡聽眾們。「讓風吹!」、「用水流!」、「放電池!」、「槓桿!」、「齒輪!」答案百出。我們來看看亞歷山大的突破——懸吊,透過輕輕的風,靜靜彈奏他的「動態雕塑」作品。

再來觀賞一段影片,感受這種寧謐、舒緩的藝術,保持這股鬆弛與自在,我們也化身動態雕塑家,用鐵絲、色紙、釘書機,創作一曲「後青春之歌」吧!

大夥把玩鐵線時,有位退休老師翻著剛聽完的繪本,她留意到書前致詞寫道:「我們一直探索,直到抵達出發點,並且重新認識此處時才停止。」那是詩人T. S.艾略特被最多人引述的一段詩文,原收錄在《四重奏》中。此繪本創作者希伯・波思圖瑪(Sieb Postuma),也是一位擅長用線條構築想像世界的藝術家,他為何用這節詩文放在致詞頁呢?

《柯爾達的鐵線世界》/文圖:希伯.波思圖瑪/小典藏出版

探索的盡頭不是應該走向「終點」嗎?對照亞歷山大・柯爾達那股持續玩、認真玩的熱情邁步,他的確是朝著「出發點」,並「重新認識此處」的最佳範本。

透過這本繪本、這兩位藝術家,後青春的你我正抵達出發點,並重新認識我們的初心,因為一切探索的「終點」最後終將回到「起點」!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朱靜容

一種笑得很天真,想得很複雜的外星生物。降落地球後讀了法文系,做過電視節目企劃,編過報紙,主持過廣播,寫過歌、拍過戲…突然,五十歲後跑去法國遊學11個月。現在,一邊讀書、說故事,一邊等待母艦,有一天將重返B612號星球!

 


延伸閱讀:

【疫情宅在家不無聊】長輩圖也可以很文青,不妨來轉發、創作美感長輩圖

【抗疫宅在家不無聊】借鏡歐美長輩,自己的樂子自己找!

【抗疫宅在家不無聊】我運動所以我健康!安可健身特輯來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