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瑞士傳真|萊茵河小島上的音樂秋令營 吸引熟齡音樂愛好者年年朝聖

銀髮音樂教育-2

(圖片提供/維也納四重奏PQV)

以維也納及蘇黎世為基地在歐洲各國演出的維也納太平洋四重奏 Pacific Quartet Vienna,是一個團員國際化的弦樂四重奏。演出之餘,每年的重頭戲就是在萊茵河一處靜謐的Musikinsel Rheinau小島上,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為業餘的弦樂家舉行密集培訓的秋令營。

舉辦音樂營不是一件新鮮事,而這個營隊吸引的群眾多為55-80歲的業餘演奏家,學生們的年紀比老師們大得多,接觸音樂的時間也更長,年輕老師如何帶領資深學生,即是維也納太平洋四重奏營隊經營的獨到之處。

(圖片提供/維也納四重奏PQV)

以理解與耐心面對資深學生

從台灣到維也納求學的黃敬婷老師,是四重奏裡的中提琴家,她向筆者解釋教孩子和年長者的不同:「孩子的身體可塑性比較大,我們對姿勢的要求比較高。而長輩們的關節和肌肉已漸漸退化,對於姿勢的要求必須降低。學生也會主動提出他們哪裡已經不靈活了,不能勉強。」

重回音樂課堂,許多人最大的目標就是演奏者本身的技巧和自己在重奏中的協調度能提升。姿勢固然重要,但身體的退化導致有的姿勢不易達成,只要樂音及詮釋方面進步了,老師們就不強求所有細節都要到位。

長年拉琴的人都有各自的慣性肢體動作,求進步必然要面對自己長期的「壞習慣」,突破多年舊習是一段心理對話。黃敬婷老師強調,和年長者講話要帶有幽默感,學生較容易接受老師的建議和批評,偶爾虧學生幾句,反而會有好效果。

歐洲傳統音樂環境的薰陶

在歐洲許多傳統民俗和節慶活動需要音樂助興,不管是冬天的狂歡節,或是秋收的啤酒節,古典樂器及傳統民俗樂器的演奏與傳承在生活中成為很自然的事。也因此歐洲人從小接觸音樂,管樂、弦樂或打擊樂器皆有。即使在戰後很困苦的年代,音樂仍是許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課程中學生來自各行各業,農夫、屠夫、歷史學家、醫生、企業家、牧師娘、護士、家庭主婦、幼稚園老師等等。不管什麼職業,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是長期的愛樂者,一說到音樂目光就炯炯有神,散發光彩。」黃敬婷老師笑著說。

她補充道:「音樂家和音樂家打交道,話題就是專注在音樂本身,跟不同行業的人交流就可以開啟不同的話題。資深學生們從小接受音樂薰陶,有一定的樂理和樂曲的素養,互動中感受到愛樂者的熱情。他們在音樂之外的知識和人生經驗灌注於演奏的整體融合上,表現的層次也更豐富。我和他們在課外聊天時,也學到了很多。」

以專業走進老學生們的心裡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然而在這個營隊裡,老先生和老太太們對於新一代音樂家的話卻是字字句句都聽進去了。

「老式的教學裡講究師承派的學法,學音樂的人都要臨摹大師的拉法。而今的教學更重視個人的差異性,比方手大或手小施力就不同;如何站才能找到重心,這都有身體構造的差異。」黃敬婷老師就常聽到學生說:「為什麼當年沒有人跟我說這些呢?!」

一把年紀了,還適合初學音樂嗎?

音樂是可以陪伴一生的朋友,晚一點接觸樂器,也就是晚一點認識一個好朋友。只是樂器眾多,該從什麼樂器入手呢?

黃敬婷老師建議道:「我很建議學鋼琴,彈琴姿勢比較舒服。小提琴需要久站,偶爾需要特別的彎曲手臂等動作。而有些管樂器很重,手臂的肌肉不夠就容易酸,此外肺活量不夠,氣就不足。吉他或是提琴類的樂器,沒接觸過的人,也可能會覺得按弦會痛。相較之下,鋼琴沒有這些進入難點,一開始也不會發出太難聽的聲音。」

在這個營隊裡,80+的學員看起來仍是朝氣蓬勃,身體硬朗,沉浸在音樂演奏時專注神情令人動容,樂器彈奏是身體肌肉與腦力協調的整體活動,長期演奏樂器即是身心不斷的鍛鍊,也帶給生活無限樂趣。

延伸閱讀

瑞士傳真|斜槓大叔中年圓夢 研發威士忌香水讓你久聞不醉

瑞士傳真 | 瑞士保險公司不只賺保費,投入步道鋪設、守護保戶健康

瑞士傳真|聖堂裡的音樂會,為視障長輩敞開新世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