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大家藝起來| 臺北市立美術館的行動展演 「街事美術館」走入社區、親近樂齡

街事美術館_樂齡共振-5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字=王瑋婷

在美術館遍地開花的年代,單一模式已無法滿足觀眾需求。開拓多元形式,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多樣化的環境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吸引更多民眾走進美術館,如何有效結合社會資源,推動友善空間與各式學習機會,促進創意老化,提供社會大眾更優質的文化生活是近年來美術館的重要社會責任之一。


對此,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希望能突破既定的框架,推出「街事美術館」計畫,深入構築美術館與高齡觀眾的藝術交流平台。希冀能藉由行動博物館的方式,為樂齡族群量身打造專屬活動,以「台北人的365 日常」為主題,精選在地相關典藏品,透過藝術參與的模式,激起樂齡長者們對生活回憶與藝術的好奇心,重探生活區域主體,共同探尋、認同在地文化特色與人文風貌,找尋當代台北在地的文化色彩。

透過精選代表該區的典藏作品(受疫情影響,今年以大同區為主),搭配具台北人共同記憶之老歌,喚起樂齡長者的年輕回憶。藉由作品,引領參與者深入了解自身居住的地區,同時也激起樂齡長者們對生活與藝術的好奇心。樂齡創作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利用作品喚起似曾相似的感受,拉近長者與藝術之間的距離,並試圖打開長者與參與志工們之間的對話與討論,期以「樂齡共振」的模式,幫助長者活絡大腦,用藝術滋養生活。並透過公開展示,拉近親友、里鄰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凝聚在地的認同感,共同開創、推動台北獨特的巷弄美學與藝術生活文化。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引發樂齡共振的社區美術館

在此,美術館是一個平台、教育空間,也是在地文史記憶的縮影,更是代表社區自身的媒介。透過幾個有趣的切入點,跨越學習的藩籬,讓居民瞭解在地的一草一木都有它的故事,從而發現日常之美。除了強調典藏作品本身的價值與意義,更希望探討從美術館建築物裡走向社區環境,社區美術館也就孕育而生。北美館初步整理了大同區相關典藏作品共計二十二件,並將其製作成「大同典藏地圖」,供有興趣的民眾參閱和了解。

今年以昔日人文薈萃的大同區做為起始,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作。在活動開始前,我們招募美術館內有興趣的志工,組成「街事美術館」小隊,透過系列課程進行前期培訓。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針對大同區的在地居民課程,則以音樂(望春風)出發,精選六件精彩典藏作品作賞析與互動問答,希冀能拉近參與者與藝術之間的距離,讓解說內容變得生動有意思,將所學習到的新知識與好奇心帶回家。透過作品趣聞分享、互動遊戲設計等,引起參與者的興趣。

而賞析後的創作體驗,則運用容易上手的珍珠板、鉛筆、壓克力顏料製作版畫,運用典藏作品引發樂齡學員的生活記憶,本館的志工亦會從旁引導與互動交流,彼此分享各自的生活經驗,進而創作。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最後,學員的創作成果以原寸輸出,和大同典藏地圖一起於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共同展示。並以紙本及數位相框的動態影片呈現,為參與長者與家人朋友們之間開創新的生活話題,及在地記憶的傳承與延續。展覽開始後,推出四場與大同區在地相關的聲音踏查、氣味走讀、繪本走讀等推廣活動,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大腦第二次「創造力沃土」的高峰,會發生在五十歲開始。對此,我們將藝術視為一股翻轉的力量,重新啟發我們對生活的想像。期許能翻轉樂齡大眾對美術館的印象,將藝術帶入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閱讀

活動報導 | 街事美術館:繪出你的大同建築風景

活動報導 | 街事美術館:調出屬於你的大同氣味袋

活動報導 | 街事美術館:把大同區的聲音畫下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