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人生電影院】從《巴黎寂寞不打烊》談孤獨

(圖片來源/海樂影業)

孤獨是老人健康的殺手,但我們對它的認識還太少。實際上,孤獨對老中青發動的是一場無差別攻擊。

《巴黎寂寞不打烊》正是一部值得咀嚼的法國電影。男主角、女主角,最近的陌生人。左右鄰居又如何?他們倆的交集之處,不是有形的物理空間,而是共同呼吸巴黎的空氣滋味—孤獨。

女主角一直無法從分手的傷痛裡走出來;而男主角服務於物流公司,當公司宣布要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後,原本就有宅性格的他患了焦慮症,儘管乍看保住了工作,只是轉換職位,成為Call Center接線生。

兩人不約而同,各自尋求心理諮商。但兩位當事人依舊說不清道不明,對自己為何走到心理醫師這兒求助,依舊困惑不已。於此同時,兩人也都嘗試社群軟體的線上交友,但仍不得其法,未有善緣。

幾乎一模一樣的情境,卻是兩個人物走兩條軸線平行發展。

(圖片來源/海樂影業)

仔細想想,這難道不是大都會男男女女的典型生活寫照?人們做著同樣的事,卻疏離到極致。大清早一群人搭捷運準備上班;紅燈轉綠燈後,魚貫過馬路往各個商業大樓報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做完同樣的動作後,旋即遁入個人工作世界。只要願意閉上眼思考幾秒鐘,我們不難發現:縱使物理距離非常親近,舉手投足早就被體制規訓得大同小異,但都會人的疏離早就是常態,溝通與支持根本是稀有財。

當男主角回鄉下家庭聚會時,父親不喊兒子名字,逕以「巴黎人」稱呼,更突出了男主角與(病態)都會性格的連結。

儘管如此,家庭、社區之類的親密關係,就一定是疲憊心靈的安頓之處嗎?未必。人們必須辯證看待都會生活,雖然它的色調冷冽,但也讓孱弱的自我提供了喘息空間。男主角與家族成員散步時,便提及一樁往事,為自己所選擇的巴黎人身分辯護。他問對方:「你還記得我曾和一個黑人女孩約會嗎?隔天在這裡就被傳得沸沸揚揚。」

這就是男主角寧可選擇生活在巴黎的原因。都會生活一刀雙刃,儘管它讓人變得孤單疏離,但它的匿名性,卻也讓個人的偏好隱私得到保障,獲得了起碼的尊重,儘管代價不貲。

(圖片來源/海樂影業)

都會生活讓人發現了個體性,但這樣的個體性也極其脆弱,稍有閃失,孤獨便會找上門。隱私與分享,可能比走鋼索還難。

支持與依賴,自由與孤獨,差異薄如紙。多數時候,你根本分不清它們的區別。

沒有人擁有解決孤獨的神奇藥方。如果孤獨是現代人不可避免的宿命,那麼如何學習與孤獨共處就是一門人生學問,特別是這片烏雲可能罩頂到老。心理諮商、社工專業固然可以從旁提供協助,像英國那樣傾政府之力成立孤獨部也是一解,但除了這些「外力」,不妨也同時思索這句哲學智慧:「如果你獨處時感到寂寞,那意味了你沒和你自己成為好朋友。」

會不會,我們最需要對話,最需要認識的「陌生人」,其實是自己?

作者介紹:吳挺鋒,基隆市政府社會處處長,政務官,負責社會福利與勞工權益等業務。先前曾在大學任教,媒體業界任職,每次轉換都在意料之外,但也因此體會到不同領域的變化景緻,化為人生階段的養份。業餘興趣包括寫作、運動。


延伸閱讀

全球樂齡|荷蘭老奶奶熱湯 療癒孤獨也守護地球

荷蘭傳真|這裡沒有孤獨老人!聯合整條街道對抗寂寞的「甜蜜70俱樂部」

瑞士傳真|如何破解「又老又孤獨」的未來?蘇黎世大學研究:「付出」是關鍵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