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全球樂齡 | 日本「 昭和日常博物館」帶領長者穿越時空、喚醒記憶

昭和日常博物館

博物館重現昭和時代的雜貨店(Google map照片,中溝純一張貼)

昭和三○年代開始(約為西元1955年),日本經歷經濟成長期,日光燈、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開始普及,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風景發生了劇烈的改變;位於日本愛知縣的「北名古屋市歷史民俗資料館」(又稱為「 昭和日常博物館」),有如時光隧道般,收集了昭和三○年代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玩具、農用設備,複製出日本長輩記憶中的廚房、起居室、雜貨店等空間。

博物館最初只是收集許多民俗文物,在幾次的展覽活動之中,館方發現這些物品能相當有效地引發高齡參觀者沈浸在懷舊之情中、開始侃侃而談。之後,在國家長壽醫學中心醫生的建議下,自2002年開始,博物館與政府社會福利部門、銀髮相關NPO合作,取得厚生勞動省的補助,利用館內的物件與陳設開始發展「生命回顧」(life review)懷舊活動「回憶學校」,幫助當地居民預防失智症,這也是「生命回顧」的概念首次被帶到該地區。

博物館內陳設日常器物(Google map照片,Musashi Akita張貼)

博物館與銀髮相關單位、醫療專業人員合作,推出「外出回憶方法手冊」,提供詳細的活動準備方式、活動流程及注意事項,鼓勵照護中心或家庭到館內參觀,讓長者沈浸在懷舊氛圍中並分享自己的回憶。手冊也提供不少引導長者的方法,例如當長者分享生活器物的使用方法時,也能詢問氣味、聲音、質地等感官感受,能有效將高齡者拉回當時的情景,分享更豐富的記憶。與其他博物館不同的是,「北名古屋市歷史民俗資料館」鼓勵參觀者近距離拍攝館藏照片,作為之後觸發回憶的素材。

對於失智症長者在進行生命回顧可能出現的狀況,手冊中也有詳細的說明,例如當長者的記憶與敘述較為混亂時,帶領者應著重於長者的感受,而不是敘述內容的對錯;而當談到關於戰爭等較為負面的記憶時,讓長者適當抒發情緒、彼此分享感受是好的,也能透過繼續參觀其他不同主題的館藏,逐漸舒緩他們的情緒。

博物館內重現昭和時代的房間(Google map照片,Musashi Akita張貼)

若參與者對於博物館的回憶之旅相當有共鳴,可以參加「回憶學校」進行更完整的生命回顧活動。「回憶學校」是為期八週、每週一個小時的生命回顧活動,在當地的古蹟「加藤故居」及其他數個社區活動場所舉辦,回憶學校由10位65歲以上的長者組成團體,每個團體有一位帶領者及2-3位協助者。在八週的活動中,主要利用各種物品來觸發回憶,例如出版物和印刷品(舊報紙、地圖及照片)、日常生活用品(器皿、玩具)、刺激感官的物件(香水、水果、音樂)以及老舊的電視和廣播片段。每次的活動都有不同的主題,包含上學的回憶、工作的回憶、零食的回憶等,旨在觸發長者分享生命經歷。

有趣的是,由於在「回憶學校」中深度交流、相談甚歡,結業後大多數長者們都還是會約定時間、持續進行小組活動,甚至組成校友志工團,到托兒所、國小帶領兒童體驗「古早味」的生活方式,例如使用洗衣板、石磨,及製作童玩;此外,畢業校友也能接受培訓,推廣生命回顧活動,甚至擔任回憶學校的帶領者,帶著更多長者一同回味精采人生。由此可見,「回憶學校」的目的不僅只是讓長者參與八週的活動,更希望以此為起點,將長者們與社區資源聯繫起來,達到促進他們持續活躍的目標。

以「北名古屋市歷史民俗資料館」為核心的生命回顧活動,不但透過懷舊事物幫助長者預防失智,更促進長者社交網路的串連,已成為地區特色之一。博物館更進一步推出「懷舊工具包」租借服務,讓日本各地福利機構、博次館甚至家庭都能租借,希望能讓更多長者透過生命回顧得到助益。

本文共同作者:灰鯨設計特約日文譯者 蕭辰倢

延伸閱讀

丹麥幸福研究專家麥克‧威肯:對過去保持正面態度、懷舊的人比較幸福快樂(上)

Anke遊藝|從懷舊手繪看板到5D模擬飛行,全台特色電影院一次收藏

懷舊牙醫蔡文卿收藏黑松重拾成長記憶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