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電影本事 | 除了追費里尼,侯麥你也一定要認識(下)

侯麥_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經典數位修復】劇照-本片一舉榮獲1992年柏林影展 評審團大獎、國際影評人大獎肯定,更被稱作是「侯麥.四季」系列中少女心指數最高的作品。(圖片提供/天馬行空)

在侯麥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綠光》裡,女主角黛芬在經歷分手之後,始終無法從舒適圈走出來。想到自己必須在假期孤身一人,她不禁悲從中來。整部片其實稱不上有什麼戲劇起伏,觀者就是跟著黛芬走走看看,大多時候她慣性隱藏自己的感受。在一場與友人的素食辯論上,敏感的黛芬其實已經知道自己的飲食哲學難以為他人理解,一開始故意含糊其辭,卻在其他人的挑釁之下忍不住越說越多,落得有些不歡而散。這或許讓她更封閉了自己的內心。

在上一段當中,我提到「故意含糊其辭」,但如果觀者不看整部電影,只看這場戲,或許就會有不同的解讀。這也是侯麥之作值得玩味之處。其實侯麥當下並沒有去解釋黛芬具體怎麼想,但如果觀者一路跟著黛芬的角度跟著這個故事走,便會「感受」到她會怎麼看待這件事。這呼應了侯麥本人自述的創作理念,他曾說自己「處理的與其是人們在做什麼,不如說是他們在做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即「思想」大於「行動」。

但同時,我也覺得侯麥的作品是存在門檻的。這裡所指的門檻,不是對電影技法上,或許更多是人生體悟上。好比在《四季》系列中的《夏天的故事 A Summer’s Tale》(1996),小帥哥賈斯柏周旋於三個女孩之間,始終拿不定主意,不知自己終究要情歸何方。

【夏天的故事 經典數位修復】劇照-梅維爾波柏(右)憶到:「我記得當時的劇組很小,像個小家庭一樣,大家每天都一起吃飯、生活在一起,有海、有吉他、有美女,宛如在度假。(圖片提供/天馬行空)

筆者是在高中時期觀賞該片,當時只感到一頭霧水,納悶女孩的善變,不解男孩的多情,難理解為何女孩明知道男孩多情,又輕易買他的帳?事隔多年再看,才知這種情節無法輕易用邏輯解析,唯有洞悉人性才能釐清。一樣呼應「思想」大於「行動」,片中男女跟對方都有一套自己的「說法」。究竟是真情還是假意,女孩面對男孩的謊言是真的傻傻信了,還是狡黠地把對方的謊言當作自己成為第三者的台階?執著於討論表象的影迷,恐怕難以理解箇中三味。

要看懂侯麥的電影,多少得拋下保守的道德意識,相信會輕鬆不少。如果覺得《夏天的故事》中的男女關係錯綜複雜,那看到《秋天的故事 A Tale of Autumn》(1998)可能會嚇到心臟驟停。想要亂點鴛鴦譜的女大學生,竟計畫將自己的熟齡前男友介紹給自己現任男友的母親。雖然故事是喜劇調性,結局也屬皆大歡喜,但侯麥其實毫不掩飾這些角色在道德上甚至人格上的弱點,不過他沒有使用任何電影技法表達他的批判(常見的配樂引導也並非侯麥習慣使用的手法),或許他也不認為那是所謂的「缺陷」。對侯麥而言,人本來就是這樣的動物,就是如此隨「性」所至。

【秋天的故事 經典數位修復】劇照-《秋天的故事》可說是侯麥徹底落實喜劇構想之作,妙語如珠的對白,搭上巧妙的劇情發展,讓本片榮獲1998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圖片提供/天馬行空)

另一部有著配對情節的作品是《春天的故事 A Tale of Springtime》(1990),任性的少女娜塔莎為了拆散父親與女友,硬是將忘年好友珍妮推給爸爸「送作堆」。只是作品倒是與愛情沒太直接的關係,女性之間的誤解構成了這部片主要的衝突。不過真正會對這部電影興奮的,或許還是哲學系同學。全世界或許只有法國人能夠在餐桌上大聊先驗論、康德(Immanuel Kant)還能不讓人有掉書袋的感受。更不用說這些聽來生硬的哲學思索,最終還與角色與故事巧妙地圓了起來。

【春天的故事 經典數位修復】劇照-在與少女父親獨處時,兩人經歷一連串的相互較勁試探,最後竟以女老師一句「我說那麼多次『可以』還不夠?」拒絕進一步,堪稱曖昧經典。(圖片提供/天馬行空)

《冬天的故事 A Tale of Winter》(1992)與《綠光》有些相近,都在描述一個「等待」。《綠光》的女主角黛芬相信徵兆,她在等待的就是那道傳說中會讓人擁有洞悉人性能力的綠光出現。《冬天的故事》的女主角費麗斯則始終堅信他失聯的情人能夠回到他身邊。黛芬與費麗斯的性格都很敏感,但黛芬是過度不自信,費麗斯卻是太有自信。問過身邊女性友人,她說,這是所有女人在生命中都曾經有過的感受,無論是對不切實際的渴求,或者對獨身的絕望、自我否定皆然。

【冬天的故事 經典數位修復】劇照-被譽為莎士比亞最好作品之一的同名劇作「冬天的故事」,也被侯麥巧妙運用在片中。(圖片提供/天馬行空)

我對侯麥對莎翁(William Shakespeare)的《冬天的故事 The Winter’s Tale》(1611)的文本引用由衷有感觸。在劇中,費麗斯直盯著台上的《冬天的故事》舞台劇,故事正描繪亡者的死而復生,她那時的眼神,像極了準備凝神找尋綠光的黛芬。她們都在生活中尋找徵兆,你可以說這是一種迷信,但榮格(Carl Jung)不會這麼認為,他管這個叫共時性(Synchronicity)。不知侯麥是不是也是榮格的信徒?

侯麥的電影過去曾被批評「無聊」,因為他總是花費不少篇幅描述角色一個人從A處走到B處,這在許多導演眼中可能是可以省略的轉場,但對於侯麥而言,這或許是一個必要的心理暗示,是讓觀者願意跟隨或成為這個角色的必要之舉。也總有許多人質疑,侯麥的作品總是大同小異,但侯麥自己的解釋卻是:「我沒有問自己什麼題材最能吸引到觀眾。我說服自己,最好的作法就是把同一個題材處理六次,希望到第六次時,觀眾會來找我。」

人們常說一個導演一生都在拍同一部電影,侯麥對創作的反覆淬煉,就後期的《綠光》與《四季》系列來看,顯然已是去無存菁的成果。

相關閱讀:電影本事 | 除了追費里尼,侯麥你也一定要認識(上)

艾力・侯麥(1920年3月21日-2010年1月11日)
戰後法國新浪潮指標人物之一,早年為中學教師與影評人,1957年到1963年間擔任「電影手冊」編輯,雜誌的同事包括高達、楚浮、希維特等人,這段期間,他也開始嘗試自己當導演拍攝短片。1959年拍攝了電影處女作【獅子星座】,60年代則拍攝了著名的「六個道德故事」系列,其中1969年的【慕德之夜】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的提名。

80年代開始,侯麥再推出「喜劇與諺語」系列,1986年的【綠光】便是這系列的代表作,榮獲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獅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大獎。90年代的「四季的故事」系列更堪稱侯麥最具詩意的經典之作,四部作品都可說是侯麥的重要代表作,並在國際影展上備受矚目。2001年,侯麥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肯定,2007年他推出了人生最後一部作品【愛情誓言】,該片於威尼斯影展放映時,他也在影展上正式宣布退休。2010年1月11日,侯麥因未知原因在巴黎逝世,享年89歲。知名台灣導演楊德昌曾說「侯麥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電影的人。」

《侯麥經典數位修復系列》現正上映中

綠光 經典數位修復上映地點:
雙北|光點華山電影館、光點台北電影院、國賓影城@長春廣場、台北真善美劇院、南港喜樂時代影城
桃園|桃園統領威秀影城、桃園新光影城
台中|大遠百威秀影城
台南|台南真善美劇院
高雄|高雄市電影館(7/26起)、高雄MLD影城

侯麥‧四季 經典數位修復系列上映戲院:
雙北|光點華山電影館、光點台北電影院、國賓影城@長春廣場、台北真善美劇院、南港喜樂時代影城
桃園|桃園統領威秀影城、桃園新光影城
台中|大遠百威秀影城
台南|台南真善美劇院
高雄|高雄市電影館(春、夏8/14起,秋、冬8/30起)

延伸閱讀

Anke遊藝|熟齡族必看!點亮第二人生的30部好電影

Anke遊藝|從懷舊手繪看板到5D模擬飛行,全台特色電影院一次收藏

他是日本國寶演員,也是三失男子:失子、離婚、喪妻,從硬漢系療癒電影《鐵道員》一窺 高倉健 的自我療傷之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