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社交處方箋 | 緩解憂鬱.促進記憶活化的博物館處方箋

博物館處方箋

國立臺灣博物館擁有豐富館藏,參觀年齡廣泛。(圖片提供/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往後民眾到北市聯合醫院看診,將由醫師評估其需求開立處方箋,轉介失智症患者及照顧者到博物館參與文化活動,藉此促進失智者活化記憶,並減輕照顧者的身心壓力,增進生活品質。


文字=趙意雯

你能想像到醫院門診看病,醫生開的處方箋是博物館的門票嗎?博物館是文化場域,也具有公共性格,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自2019年起跨界合作,共推「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當文化藝術與醫療結合成全新的非典型處方,可以對病友與照顧者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失智新處方緩解憂鬱!一起來逛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可取代藥物,作為疾病預防的良方。(圖片提供/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藝術結合醫療的非典型處方

在邁向超高齡社會的路上,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館長洪世佑思考著:能否提供高齡族群一些幫助?他回想多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正服務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曾協助推動藝術療癒的計畫,幫助廣大心靈受創的倖存者撫平傷痛。

而臺博館作為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一直積極展現社會功能,盡力消弭不同觀眾族群參觀的障礙,例如面對高齡化的社會趨勢,自2015年起,臺灣博物館界提倡「創齡博物館行動聯盟」,來支持並倡議創意高齡的走向。

日前在英國提出的「社交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概念,以非藥物的處方,將患者轉介給醫療體系以外的社會服務,做為降低慢性病、失智症或精神疾病醫療負擔,以及成為預防醫療的一項策略。對於將「社交處方箋」的概念借鏡至臺灣實現、推動相關計畫,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一拍即合,「博物館處方箋」於焉誕生。2019年5月7日共同召開聯合記者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臺博館正式成為失智友善據點,截至目前為止,市立聯合醫院體系透過5個門診、開出500多張博物館處方箋,其中已有近200張兌換為參觀門票。

博物館不再只是研究、典藏、保存等功能,是提升心靈的最佳場所。(圖片提供/國立臺灣博物館)

營造友善與包容的環境

當失智症患者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看診時,醫師會將「參觀博物館」納入醫囑並開立處方箋,引介失智者及照護陪伴者至臺博館參觀。病友及其陪伴者可憑友善博物館的處方箋到臺博館服務台兌換門票,參觀館區的展覽、參與活動及導覽。洪世佑表示:「我們希望病友與陪伴者入館不會覺得與其他參觀者有區別,以避免被標籤化,因此培訓第一線志工與導覽人員認識失智症的病因與表徵,了解溝通與支持的原則,融入於現場服務,營造友善與包容的環境。」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有「失智友善天使」的推廣計畫,一般民眾取得認證約需一小時,臺博館既為博物館處方箋的首創單位, 為加強服務,培訓更為嚴謹,課程時數為7小時。臺博館目前約有70多位受過培訓的志工與導覽人員,輪流在不同時段提供服務。洪世佑提到,失智症的診斷常被忽略、延後,許多症狀易被誤認為老化或退化,確診率並不高,營造一個包容的環境,即可將服務涵蓋到尚未被確診的民眾。(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第20期/8月號)

 

《安可人生》雜誌第20期─ 社交處方箋
全省各大書店、網路書店均有販售
誠品:https://eslite.me/THNWB
金石堂:https://pse.is/TP6DN
博客來:https://pse.is/TPJ48
讀冊:https://pse.is/TEYE8


延伸閱讀

藝術創齡|臺史博、成大老年所、台南新樓醫院攜手開出「快樂處方箋」

《超高齡社會的處方箋》:新社會 新思維 新解方

何謂「社交處方箋」?熟齡黃金歲月的快樂解方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