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台南「Oh Old!」市集 青銀共創翻轉社區長輩生活風貌

Oh Old!市集

「Oh Old!」市集是台灣少見的以青銀合創為基調的市集。(圖片提供/Oh Old!)

十餘年前開始,「創意市集」在台灣逐漸風行,然而在市集中無論是攤主或是顧客,皆以青壯年居多,較少看到熟齡族群的身影。在台南的銀同社區,就有一個「Oh Old!」市集,提供長輩可以自在參與的環境,是台灣少見以青銀合創為基調的市集,目前已舉辦四次,凝聚無數跨世代的人們一起創造與同樂。「Oh Old!」團隊夥伴之一的林奕仁表示:「我們發現長輩對於那些文創市集都很好奇,他們很想參與,卻缺乏契機。」

 

以辦市集為契機,長者與店家由對立變隊友

 

市集的開始,完全是一次誤打誤撞。銀同社區位於台南市中西區,里內有名聞遐邇的孔廟「全台首學」、歷史悠久的「清水寺」等十一座廟宇,濃厚的人文風情吸引青年在此創業開店,然而,新開店家帶來觀光人潮,卻讓原本居住於此的居民——大多是長輩,原有生活受到影響,與店家之間產生誤解。長期駐點於社區的成大團隊,關注當地社造與高齡議題,在偶然的發想之下,嘗試舉辦市集拉近彼此距離。

 

在第一屆市集「復古新時尚」中,邀請長輩盛裝打扮擔任模特兒,協助宣傳市集;市集當天長輩也擔任擺攤店家的幫手,首度有長者參與的市集令人耳目一新,引發熱烈迴響。第二屆市集「老、不老,小、不小」,有別於上次長輩與店家在市集上才初次合作,這次讓長輩更早參與店家事務,有更多時間熟悉與學習。

 

在每次的市集之間,社區的大家都沒有閒著,而是認真在「過生活」;店家與長輩持續合作,逐漸培養出深厚的情誼與默契,一起學習、一起工作,早已不只是為了市集,而是銀同社區特有的生活方式。期間,為人熟知的「熟齡吧檯手」成軍,長輩與店家也推出許多青銀合創的商品,原本的齟齬不再,更讓銀同社區綻放出嶄新的面貌。

長輩與青年共同發想製作的「Oh Old!心坎禮」(圖片提供/Oh Old!)

 

搏感情不能套公式,用閒聊問出長輩心思

 

在去年甫落幕的第四次市集「Oh Old!老生活」中,長輩更從原本的「參與者」晉升為市集「決策者」的角色。經歷三次市集,他們經驗豐富,對於市集也有一套自己的見地;團隊曾嘗試邀請長輩入席開會,然而他們都含蓄有禮,不敢發表意見。奕仁和團隊才發現,正式會議對長輩而言太過隆重,在街頭巷尾輕鬆、不經意的閒聊間,長輩才能自在表達意見。

 

某次,籌備團隊難以決定周邊商品的樣式,團隊成員就趁上課的空檔時間,把商品圖片帶到長輩面前展示,卻絕口不提樣品的用途:「假設你們平常啊,要帶扇子出門,你們比較喜歡哪一種呢?」在場的阿嬤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決定了最終的樣式,渾然不覺自己已被「設計」,直到周邊商品問世,阿嬤們才恍然大悟,覺得驚喜又有趣。

 

奕仁表示,團隊成員大多從學界出身,對於社區營造,學界有許多既有的理論及方法;然而,實際在社區與長輩休戚與共,會發現這些教科書上的方法未必適用,而是要在一次次與居民相處之間,梳理出屬於在地的方式。

玉理阿嬤與市集周邊紀念扇子(圖片提供/Oh Old!)

 

不再被動退縮,主動出擊、粉墨登場

 

與團隊密切合作的鄭雀燕里長曾表示,當地的長輩原本生活比較消極,團隊進駐後舉辦市集及課程,讓他們有了很大的轉變。以「熟齡吧台手」的長輩為例,起初面對採訪,阿嬤們緊張到失眠,面對鎂光燈也侷促不安,連自我介紹都要看稿。隨著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多,與形形色色的人們互動交談,他們越來越自在。現在,採訪前阿嬤們都會燙好頭髮、換上好看的衣服,呈現自己最完美有自信的一面,「他們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在經營,我覺得在他們身上看到活著的光輝。」奕仁表示。

 

某次,「熟齡吧台手」接到來自台北的邀約,希望阿嬤們可以上台北手沖咖啡;然而交通與住宿費對團隊而言是龐大的負擔,團隊原本打算回絕,沒想到阿嬤們聽到「不去了」,眼泛淚光,非常失望。了解到是因為經費不足,阿嬤充滿氣魄地表示:「沒錢,就去賺啊!」之後長輩們也真的透過手路菜便當籌到旅費,一圓前進台北的夢想。

 

在傳統觀念中,年紀大了就要退出人生舞台的聚光燈,過著平淡隨順的生活,銀同社區的長者們也是如此,起初只是跟著年輕人、半推半就的參與活動,後來,可能長輩自己都沒有發現,自己逐漸散發出源源不絕的能量,推動團隊前行、開創新的可能。

長輩參與節目拍攝(圖片提供/Oh Old!)

 

現在開始要為自己而活,有伴就敢衝

 

在活動的啟發下,長輩更進一步開始問自己:「我想做什麼?」現年85歲的玉理阿嬤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原本生活平淡,後來誤打誤撞成為熟齡吧檯手的一員,一次活動結束後,奕仁與玉理阿嬤相偕走回家,阿嬤有感而發地談起,自己年輕時對編織很有興趣,但自從嫁人後忙於家務就鮮少拾起鉤針,如果可以,很想完成年輕時的夢想,「她說,現在開始,她想過自己的人生。」

 

現在,玉理阿嬤是社區鉤針課程的老師,教長輩、也教慕名而來的年輕人。為了精進自己的手藝,阿嬤還跟團隊要求,請厲害的老師來讓她學習,同時,也邀集到更多長輩加入鉤針團體。玉理阿嬤旺盛的學習精力與對編織的熱情,讓人看到原來在七八十歲的年紀,生活可以恬靜、同時也能很熱血!

 

除了玉理阿嬤,也有更多長輩找到想做的事,像是說故事、擔任導覽員等等。對於長輩紛紛開始更勇於嘗試,奕仁認為「有伴」是很關鍵的因素。在社區舉辦的活動中,通常是讓長輩結伴參加,以往鄰居之間互動雖友善,卻也保持著安全距離,現在他們一起闖蕩,能彼此鼓勵壯膽,要做什麼都不再孤單,還有年輕世代當他們圓夢的後盾,年紀早已不是阻礙。

玉理阿嬤的編織課很受歡迎(圖片提供/Oh Old!)

 

第四屆的市集相當成功,吸引80多個攤位共襄盛舉,人潮眾多;然而,奕仁也透露,團隊的共識是這次可能是最後一次市集。未來,團隊希望秉持初衷,創造讓青銀可以自在交流的氛圍、及讓長者能表現其活力的平台,用更深入、更精緻的方式探討這些議題,至於形式是市集或是其他樣貌,團隊仍在醞釀之中。

 

在高齡化社會中,青年世代與銀髮世代共同生活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奕仁建議,若是關心青銀共居、共創議題,可以從放下對彼此的偏見,關心生活周遭開始做起。年輕人對長輩有刻板印象,相對的,長輩對年輕人也存在偏見,「學習把這些偏見放開,才能開始看到彼此的美好。」

 

延伸閱讀

客家細妹當領隊,「 花甲故事旅人 」壯遊臺灣做自己的文化大使

台中市打造老派時尚銀河系,銀青共創花漾生活

文大廣告系辦不老派 青銀共玩神秘百寶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