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專訪|國片推手和「補手」: 國家電影中心 執行長王君琦

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 王君琦(圖/林永銘 攝影)

前身為「國家電影資料館」的國家電影中心(國影中心TaiwanFilm Institute,TFI),二○一四年正式升格,不僅保存珍貴影音文化資產,更身兼電影保存、教育推廣等重要使命。

新任執行長王君琦自許為光影守護者,中心目前最大任務是建構臺灣電影聚落、推動「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以及二○一七年啟動的臺灣經典電影修復工程。今年八月初策畫展出「行影.不離」李行電影文物展,更於剝皮寮放映李行導演的經典數位修復電影,別具時代意義。

修復經典影片重回大銀幕

隨著時代發展,膠卷電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許多老電影也被收藏在資料櫃裡,長時間保存加上存檔環境欠佳、使用不當,導致膠片受損而畫質變差。

老電影修復已是當代影像熱門話題,經過專業修復師的巧手,慢慢審視每一格畫面,若換算一部九十分鐘的影片,影像格數大約為十二萬到十四萬,極度考驗技術和眼力,且繁複流程不下於新電影製作。

(圖/林永銘 攝影)

國影中心自啟動數位修復計畫後,已完成包括《龍門客棧》、《戀愛與義務》、《揚子江風雲》、《俠女》、《上山》、《再見台北》等十餘部臺灣與華語經典影片,並在與國外專業機構交流見習多年後,成功於二○一八年完成第一部自主修復影片《空山靈雨》。

膠卷影片修復等於搶救臺灣記憶!這是一門非常精細的工程,甚至比擬藝術,除了純熟的技術,還要具備對電影美學的判斷,循著臺灣電影史一步步回復當年的拍攝場景。

電影數位修復等於是重新創作一個故事,透過前置田野調查、收集參考本事文物,掌握影片的基礎資訊,盡可能還原當時的色調與光影,彷彿開啟一趟重回舊時光的旅程。

國影中心培育修復人才、拯救影像,戮力於保護國家文化的影像資產。同仁們或是透過與國外頂尖專業團隊交流,或是於國內專業系所再進
修,努力自我提升技術,希望順利傳承影音文化資產保存。王君琦希望不同世代的民眾一起欣賞,賦予老電影新生命。

(圖/林永銘 攝影)

讓電影藝術走進社區偏鄉

國影中心自主修復老電影,讓珍貴的臺灣影像再次以清晰樣貌呈現播放,藉由不同的世代觀影經驗產生火花與趣味。王君琦介紹另一項由國
影中心推動的「臺灣電影聚落串聯行動」,老電影修復之後,應走進各個社區角落,喚醒大家昔日的記憶。

「我們讓各縣市地方團隊自行策畫放映活動,只要是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基金會、獨立書店、社區協會、藝文展覽場地,甚至咖啡店等民間團體有意願和興趣,就能申請中心的典藏影片放映。」

王君琦希望重新連結曾接觸老電影的民眾,也讓「典藏常民化」,讓電影藝術真正進入社區、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文字= 廖靜清 攝影= 林永銘

完整專訪內容,請見第15期《安可人生》雜誌-提升你的電影本事

出版日期:2019/10/01
定價:新台幣220元
零售據點: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
訂閱訂購:請點選此處

延伸閱讀

Anke人物|國片第一把剪刀手,廖慶松的剪接人生學

Anke藝文|從懷舊手繪看板到5D模擬飛行,全台特色電影院一次收藏

Anke人物|理財達人施昇輝,第三人生重返校園追電影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