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藝文|共感生命律動,相遇舞蹈節譜出美好關係

林依潔的作品《蹦‧舉‧騰‧思》 。圖片提供/華山1914文創園區

由三十舞蹈劇場與華山1914文創園區共同合作的「相遇舞蹈節」,今年邁入第二屆,延續首屆「共舞」主題概念,2019年以「共感」跨界交流,並提供多元課程讓各年齡層民眾領略跳舞樂趣。

策展人吳碧容致力舞蹈創作及劇場工作,自1997年創團迄今,不斷跨越框架和限制,開發不同年齡層的舞者潛能,激盪出創意火花。

這場三年計劃的「相遇舞蹈節」,延續一貫性主軸設計,也是三十舞蹈劇場第一次跟外部的合作挑戰。

團長吳碧容回憶策展契機,有一次在華山看演出,遇到台灣文創發展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詢問表演藝術最缺乏什麼資源?她笑說「缺觀眾。」

資金是最根本的資源,但若少了觀眾,舞蹈的影響力也大大銳減。所以不如培養觀眾群吧!只有增加藝文觀眾人口,才能真正幫助表演藝術發展,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於是策劃了舞蹈節活動,以「相遇」為起點、「共舞」為主軸,找來10位編舞家同台演出。吳碧容思考:為什麼是這10個人?表演要如何match?民眾來看舞蹈節的意義是什麼?「相遇」代表了同台競技,各具特色的編舞家帶著新作品,期待與觀眾相遇起舞的那一刻。

另外也成立工作坊,鼓勵編舞家接地氣教民眾跳舞,後續注入資源扶持作品成為完整的演出,希望藉由活動攪動舞者與觀眾之間的障礙。

舞蹈節主題「共感」專注身體的感覺,引領觀眾了解如何欣賞舞蹈,表演藝術其實並不難!今年共帶來8項作品,規劃成三檔節目,涵跨三個世代的編舞家,看見當代舞蹈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舞蹈工作坊提供更多元課程,讓不同年齡層的民眾領略跳舞樂趣,包括「青春暢舞系列」、「成人悅舞課程」、「親愛對舞課程」。其中,「親愛對舞課程」以成人版的親子課程發想,邀請年長者共舞,攪動親子關係。

張國韋的作品《友沒友》,跨界激盪出新火花。圖片提供/華山1914文創園區

有「肢體哲學家」之稱的舞者張國韋,擅長街舞、特技、傳統戲曲,曾入選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被喻為明日之星。2008年,吳碧容接編舞工作時,剛好需要一位男舞者,馬上想到張國韋;策展舞蹈節活動,心中依然有他的位置。

「所謂跨界,就是新領域!」張國韋聯手影像導演林鼎泰,挑戰影像與舞蹈結合,希望吸引不同領域的人進來看表演。這次表演的三位舞者也來自不同領域,打破編舞家的身體使用邏輯,呼應「跨界交朋友」系列主題,碰撞出不同新視野。

另一位編舞者林依潔喜愛運用大型道具,以創意玩轉空間,今年加入彈力繩,藉由彈跳、旋轉的力量,打破空間框架。雖然烏梅劇院表演場地受限,反而激起她更想突破的慾望,點燃對創作的熱情。

林依潔從舞者轉為編舞家,15分鐘的小品顛覆視覺感官,編舞方式直白,讓觀眾自然融入舞蹈中。現代舞並不是難以理解的藝術,在觀舞的過程中,與觀眾產生橫向、縱向連結。

2019相遇舞蹈節—共感
活動時間:03/11-03/24
活動地點:華山文創園區烏梅劇院、果酒練舞場

延伸閱讀

華山相遇舞蹈節,欣賞熱愛舞蹈的人生

創齡放送局│轉動年齡的生命《長路》: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分享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 宣布2019年底退休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