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向陽和48位作家的手寫信,重溫紙筆敘事的溫度

我寫故我在 向陽 - 安可人生雜誌

向陽作詩時,仍習慣手寫,更能觸發靈 感,他說現在最常有的寫字機會,便是簽名了。攝影=張紀詮

向陽
本名林淇瀁,1955 年生。詩人、作家、政治評論家。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自立》報系總編輯、《自立晚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寫字年代,儘管泛黃了,墨痕深處,溫潤長在。」詩人向陽在其著作《寫字年代:台灣作家手稿故事》書中如此寫到。懷念手稿的溫度,眷戀寫字的筆觸,向陽現在作詩時仍維持手寫的習慣,寫詩時,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常是寫了劃掉,劃掉再改。雖然用電腦打字可能更為快速方便,不過向陽說:「用電腦處理,沒有那個感覺。」因此他總是在紙上作詩,讓創作靈感伴隨筆尖流瀉而出,底定後再用鋼筆謄寫一遍,之後再以電腦打字存成檔案。

因為眷戀手寫的溫度,珍惜和作家們往來的情緣,當年任職《自立晚報》副刊主編時所收到的作家手稿和書信,向陽仍悉心保存至今,即便遭逢颱風水患,仍被他搶救回來。儘管稿紙、信紙因年代久遠,已被歲月染黃,再見其上的作家字跡仍然生動,如見其人。向陽陸續寫下了和四十八位作家的往來故事,收錄在《寫字年代》和《寫意年代》書中,並附上作家手稿書信, 再現一九八〇的寫字年代風華,喚起熟齡族對手寫和寫作的溫暖眷念。

向陽將1985 年爾雅出版他主編的《人生船:作家日記三六五》和爾雅社長隱地收錄其中的日記並置,藉以祝賀爾雅四十歲生日和表達對隱地的敬意。該書收錄超過365 位作家日記,厚達905頁,工程浩大。攝影=張紀詮 / 圖片提供=向陽、九歌出版

懷舊:重溫寫字時光

即便喜愛手寫字的溫潤,向陽也不得不說:「寫字年代已經過去了。」他現在也很少和友人以手寫書信往來,偶爾會收到手寫書信,都是來自比他年長的長輩。他認為這是書寫工具的演變,現今已進入網路時代,從電子郵件到FB 再到LINE,成了更迅速便利的連繫方式,手寫信的年代自是不復返了。

正因如此,讓手寫信更顯珍貴,更能感受書寫者的情意。「一個人在寫信的時候,必須正襟危坐。」過程中的第一步就已見誠心。為了減少刪改痕跡,會更謹慎地在腦中構思語句; 寫完後,有些人會再從頭看一遍,檢查有無錯字;甚至更慎重的,會另外再重抄一遍。「越是老一輩越是如此。」最後再加上寫地址、貼郵票、寄信等動作,才算大功完成。「整個過程就已經非常正心誠意了。」

慢慢地寫,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過程,浮躁的心會慢慢沉靜下來,雜慮也會漸漸沉澱下來。

詩人李敏勇親筆贈詩〈暗房〉。攝影=張紀詮 / 圖片提供=向陽、九歌出版

修養:練字修身養性

「我們總會覺得已經消失的年代是美好的。來不及或無法在那個年代出身的人,就會想透過工具,像是透過某種懷舊的儀式進入那個年代。那是一種模擬的儀式,因為實際上,你的生活已經很少用到了,或是說已經沒有那樣的文化環境了。」他認為懷舊情感的再現,裡面包裹著美好的浪漫情懷。如同許多人仍愛鉛字印刷,造就日星鑄字行的復興。

七、八年級生用鋼筆練字, 被稱作文青。現在不少三、四年級生重拾毛筆練字或搭上鋼筆書寫風潮,重溫寫字的手感。不同的是,現在寫字不是為了趕作業、交報告,而是追求字跡美感,可以一筆一劃、一勾一勒,慢慢書寫。「 對急躁的人來說, 光是慢慢地寫,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過程。浮躁的心會慢慢沉靜下來,雜慮也會漸漸沉澱下來。專注在眼前的紙張、方寸間,靜定、專一,就是修養。」向陽說。

 


延伸閱讀:

我寫故我在,熟年的寫字時代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