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百年藥鋪蛻變社區博物館,迪化207訴說台灣故事

大稻埕旅遊 - 老屋新生 - 迪化207博物館 - 安可人生

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漫步在迪化街上,一個轉角,一棟有著圓弧立面的建築占據視線。現代主義的簡潔外觀,在大稻埕一片仿巴洛克式的建築群中,顯得特別與眾不同。過去這棟屋子是百年中藥舖,如今則以「迪化207博物館」再現光彩,並曾獲得「2017年老屋新生大獎」銀獎殊榮。

三樓咖啡廳。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這棟四層樓老屋,仍舊保有台灣現今少見的大片磨石子地板,三樓的大面積開窗,採光極好,視野通透,能俯瞰大稻埕街景。走上屋頂更是精彩,放眼所及,層層疊疊的紅瓦屋頂,勾勒出大稻埕的迷人風華,甚至還能遠眺淡水河岸,「屋頂是一個非常好檢視大稻埕變遷的素材,街屋前面是碼頭,貨物抵達直接運到店裡,當初創辦人一看到這個風景,就決定要把房子買下來了!」迪化207博物館館長華安綺笑著說。

廣和藥行窗花。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老屋原為台灣第一位女漢醫博士莊淑旂家族經營的「廣和堂藥舖」,在2009年被列為歷史建築。如今的圓弧外牆和大面積開窗等西洋風格,是1962年改建後的結果,呼應當時西風東漸的時代氛圍。屋內保有台灣過去極其精湛的磨石子技藝,獨特的銅條鑲嵌技術及複雜的染色構圖,打造出細緻的蜜蜂、高麗蔘和葡萄等圖案,既見證了老屋過去的藥鋪歷史,也展現了昔日台灣的工藝美學。

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迪化207博物館的創辦人陳國慈,出生於香港,在英國求學,卻在台灣度過人生大半時光。她是資深法律人,曾是台積電資深副總暨法務長;同時也是熱愛藝術的老屋迷,不僅曾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還曾創辦並贊助「台北故事館」和「撫臺街洋樓」,開啟台灣個人認養古蹟的先例。

一樓送禮做壽。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2015年,陳國慈結束台北故事館的經營後,第三度投入老屋活化的工作。老屋就像一位長者,修復過程需要細心呵護,在陳國慈接手前,屋子長達十年時間無人居住,直到修復時才發現,老屋的供電量仍停留在過去只能點亮燈泡或電風扇的規格,對於需要支援空調、燈光及各式活動設備的博物館來說,完全不足,最後只好向電力公司申請增加電量。

一樓送禮結婚。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團隊秉持修舊如舊的理念,經過一年時間整理後,老屋終於蛻變為博物館,在2017年4月開幕。受到建築大師漢寶德的影響,將老屋轉型為社區博物館,一直是陳國慈的理念,漢寶德曾多次和陳國慈提及,這些乘載歷史的老屋,是呈現地方故事的最好舞台,比起新建築,賦予老建物新生命,更能凸顯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

二樓送禮台灣。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博物館以推廣「台灣生活文化」為主軸,透過各種主題展覽,述說台灣人文故事,開幕至今已展過磨石子工藝、送禮人生和火柴盒收藏等展覽。「作為社區博物館,我們的屬性和民眾更加親近,特別以生活』為主軸,就是希望無論什麼年齡層的人來看展,都能找到共鳴,」華安綺說。

二樓送禮珍品。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像是曾展出的送禮特展,內容不見深奧的十二禮,而是呈現人與人之間餽贈或是替對方著想的心意。這樣生活化的內容,也激起許多參觀民眾的互動、回饋,華安綺笑著說,當導覽志工談到小孩出生送油飯的習俗時,就有老一輩的民眾說,當收到油飯時,要回贈一小包米和石頭,代表期許小孩「頭好壯壯」之意。這種交流生活共同經歷的場景,正體現了博物館成立的初衷,「創辦人一直都覺得,認識自己的根和家鄉,是非常重要的事。」

四樓屋頂 插畫家良根壁畫 聚在一起好好。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秉持著推廣的角度,博物館免收門票,特意將參觀門檻降到最低,館內營運則多靠陳國慈的個人資金維持。博物館每月也定期舉辦老屋講座,邀請台灣各地的老屋專家或持有人分享老屋如何再利用,也讓許多老屋故事繼續流傳下去。

屋頂圍爐壁畫。圖片來源:迪化207博物館提供

「老屋就是一個見證者,訴說過去的歷史跟故事,它是一個很好的活教材,如果以後全是新房子,你要用什麼角度來講這塊土地的過去?」華安綺接著說,「老屋活化其實並不難,我們想讓大家知道老屋再利用的各種可能性,不管是什麼用途,只要留下來,老屋的精神跟故事就會被留下來。」

 

從中藥鋪化身為博物館,這棟小巧精緻的屋子,如今又再度蘊藏滿滿的生活脈動,不只乘載了過去,更接續了未來。

 

延伸閱讀:

商賈之地|五代接手注活水,百年名茶展新意

商賈之地|最對味的伴手禮 三個大稻埕必逛店家

商賈之地|熟門熟路!跟著在地人發現大稻埕的好滋味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