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雷仲達:善用信託服務,打造樂齡財務安心方程式

「2018樂活安養趨勢論壇」11/23(五)於合作金庫總行大樓登場,合庫金控暨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董事長雷仲達說明信託機制如何保障年長者的財產安全。照片提供/工商時報

根據衛福部的調查報告顯示,臺灣55至64歲此一年齡層,在退休十年前的黃金衝刺階段,僅有兩成已著手進行退休財務規劃。除缺乏財務規劃,財務安全問題亦值得關注。時有耳聞年長者的鉅額資產被詐騙集團掏空,或被不肖子女挪用,故如何有效規劃與保護財產,尤其是辛苦大半輩子、準備用來安享晚年的珍貴資產,確實是熟年族的重要課題。

合庫金控、合庫銀和工商時報合辦「2018樂活安養趨勢論壇」,其中一講由合庫金控暨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董事長雷仲達主持,說明信託機制將如何保障年長者的財產安全,避免讓累積一輩子的財富一夕蒸發。

合庫銀董事長雷仲達。照片提供/工商時報

「信託不是金字塔頂端的專利,而是存在於你我的日常生活中。」雷仲達說,一般人對「信託」一詞較為陌生,但信託機制其實已被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像是悠遊卡儲值金、禮券預付款、預售屋款項等,都是使用者出於特定目的預先付款,而這些款項會先存放在特定帳戶,待任務完成後才會匯入對方帳戶,而由銀行承辦的個人財產信託也是如此,透過「專款專用」的機制,來保障委託人和受益人的權益。

雷仲達指出,專為高齡者打造的「安養信託」服務是由高齡長輩將財產移轉給有財產管理能力的銀行管理,並依長輩個人需求、與受託銀行共同規劃信託後財產管理方式,同時也結合穩定、保值與增值的金融商品,讓信託專款持續壯大。

「2018樂活安養趨勢論壇」邀請金融、醫療、安養機構等領域專家進行對談。攝/胡乃云

參與安養信託的角色,除委託人(長輩)、受託人(銀行)、受益人(長輩或長輩指定之對象),還有信託監察人(長輩指定之對象)。信託監察人的作用在監督銀行是否確實執行信託合約,也作為長輩因一時衝動而匯出帳戶金額的防火牆,還能在高齡者失能、失智後代為看管,確保信託意願依約落實並滿足長輩的照護需求。

雷仲達表示,長者辦理安養信託好處多多,除了確保財產安全,亦可預先擬定退休後的財務計畫,再藉由信託合約控管每月支出,也可透過資產配置提升信託財產效益。他也補充,合庫銀近期與安養機構合作,申辦安養信託的住戶可享居住或消費優惠,且因款項會先撥入信託帳戶再於服務後付款,不怕安養機構因此怠慢。

延伸閱讀

擔心老本流失?讓安養信託幫你守富終老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