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家家有本經,藏在資產轉移裡的守護心

資產轉移 - 安可人生雜誌

家家有本經,跟錢有關最棘手

儘管世代潮流更迭,「重視家庭」依然是現今兩岸華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不過,在虛擬與真實世界密切接軌、多元價值觀混合的社會脈絡下,新熟齡族對於兩代或三代間資產移轉的作法,仍然沿襲老一輩的思想嗎?

2014年夏天,龍吟研論訪談兩岸150位退休資產規劃的先驅者,看見台灣父母給釣竿和暫時性的有限度支援,對比中國大陸父母給魚吃與一路相伴奉獻,深刻感受台灣新熟齡族群的有形資產傳承觀念正發生變化。

給魚吃,不如先給釣竿

台灣新熟齡族因為認知到每個小孩都是獨立個體,在重要的人生關口傾向尊重而非干預,必要時才從旁協助。甚至刻意培養下一代獨立能力,靠自己雙手建立經濟基礎。

台灣新熟齡族的先驅父母傾向給下一代釣竿而非給魚吃,寧願教下一代生存方式,也不願白白地給予資產,或說與其給魚,更有用的是幫子女串聯建造魚池的人脈。在決定把資產給子女前,他們設定清楚的條件與標準,子女得通過「隱形考驗」,才具備接收資產的資格,例如:正確的理財觀念、照顧家人有責任感、不靠父母自食其力、自己解決生活難關,這可遠勝過有價資產的傳承價值。

一旦子女不具備資產使用能力與責任擔當,已有部分思想先驅的父母拋棄血脈相承的傳統模式,寧願將資產貢獻給社會,也不願留給兒女。相較於大陸的父母仍以傳承資產給獨生子女為唯一選擇,台灣有更多民眾透過貢獻社會、回饋社會,獲得個人價值的肯定。

圖片來源/Photo AC

子女要顧,也要確保自己安心到老

兩岸父母對子女的資產支援可說一路相伴。出生時以保險、專款專戶儲蓄保障子女的教育所需;就業時,提供創業基金或傳承家族事業,幫助子女初入社會的起步順利;結婚時,協助子女買房買車。

訪談中,有超過六成的台灣熟齡先驅者正在延後資產的傳承時機點,多數設定在自己臨終前或身後。他們會跟子女先行預告,60歲高雄張媽媽跟一雙兒女提過:「如果我們不在了,錢都是你們的,這間房子也是一樣,我走的時候,你們兩個小孩再分。」兩個兒子都已成家、61歲獨居的陳媽媽說:「存款、保險箱我都記錄好了,在一個地方,我也跟他們講過我的密碼。但他們不會想要媽媽的錢。」

資產分配原則也從傳統重男輕女、長子優先,到正視「男女平等」的公平分配。公平定義人人心中有把尺,有採取等值公平,將資產全數換算成實際現值進行均等分配,或依據一人一戶的單位公平原則,甚有不少交由法律決定傳承之道,換得耳根清靜。延後傳承以保持資產分配權,圖的是避免家庭分產糾紛,儘可能延長與家人的和諧關係,更隱含對子女獨立自主的深刻期盼。

有形資產傳的是一份守護

我們不斷聽見兩岸父母們對成年子女的家庭守護與財務支援,源於自身從年老爸媽體會到的愛的相傳。家家有本經,跟錢有關最棘手,兩岸都有先驅者提到第三方機構的重要性,不論是資產分配的原則與執行,若能轉嫁給第三方處理,或可預防與親密後代的財務嫌隙與情感裂痕。

資料來源:龍吟研論2014年兩岸資產傳承需求趨勢報告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八期 – 安心老後的財務規劃」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均售


延伸閱讀

要不要留遺產給孩子?李偉文:先盤點退休必須費用再談遺產

李偉文:養兒安老觀念在改變,要找到自己的退休進行式

胡夢鯨專欄|比年金改革更重要的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