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劉克襄-我阿母的臉書時代

劉克襄 我阿母的臉書時代 - 安可人生雜誌

插畫 / 古石

媽媽學會臉書,姪子幫忙註冊後,生活變得更加忙碌了。

兒孫們紛紛跟她成為臉友,讓她可以隨時追蹤每個人的消息。如今,她反而是最熟悉大家狀況的人。沒事就上網,許多時間都在觀看親友的動態。

譬如,我外出拍旅遊節目,往往需要三、四天。這段不在家裡的時日,她都會經由臉書追蹤現場狀況。節目單位為了和觀眾拚搏感情,隨時會錄製一些外景的片花和直播,讓外界了解我們的行程和最新內容,她也都沒錯過。我一天在做什麼,媽媽都能鉅細靡遺的掌握。

反之,我亦忙碌。每次出外景,抽空都會勤快地貼文。這時不再發表長篇議論,轉而把些生活的芝麻小事都貼上去,時而抒發感懷。圖文並茂下,開玩笑的幽默對話,滑稽裝扮自己的照片也處處出現。何以如此,沒別的,只因媽媽一定會追蹤,我想讓她在點閱時多笑開懷。更想讓她清楚感覺,我就近在咫尺,從沒有離開。

現代社會的生活流轉快速,每個人的日常工作勢必忙碌。我媽媽獨自在家,行動不便,走到百公尺外的公園都要十來分鐘。再加上耳朵中聽,印尼的外籍看護並不容易跟她溝通。失落和孤單感,勢必隨時湧上。使用手指輕輕敲按即可溝通,臉書自然成為她重要的溝通平台。尤其是直播,更讓她有親臨實境的參與感。藉由臉書,快速知道兒孫的生活近況,她愈發具體感覺自己的存在。彷彿大象族群裡,繼續被團體呵護的老象,心裡自是充滿溫暖。

因而每次回家,媽媽一開場白的問話,從來不是你最近去哪裡。而是你在那山區一定很冷吧?蚵仔你怎麼敢生吃?你的年紀不適宜吃烏魚子吧。那種對話好像,她一直在你旁邊,觀看你在做什麼。你無須花太多時間解釋,做過什麼事。雖然三、四天不見,但她清楚知道你的狀況。我身為人子,長時不在家,充滿愧疚的情緒,如今也大幅減少。

最近,我又從臉書找到一個有趣的功能,結合她的興緻。媽媽參加長青班的益智教學,從繪畫獲得許多快樂。在我們鼓勵下,她也嘗試畫圖。一開始,她的主題以生活周遭的台中地標為主。我轉貼到臉書後,獲得許多迴響。頓時間,媽媽增加不少粉絲。

今年過年,大家都貼一些雞年如意的圖案,我別初心裁,用了一張她畫的大雞帶小雞,跟臉友拜年,並告知隔天是媽媽生日。不少人看到後自是感動,雖不認識,仍跟媽媽祝賀。此一貼文,一下子湧進上千人按讚,跟她慶祝生日快樂,媽媽當然大喜過望。

八十五歲的老人家,竟能透過臉書,找到這麼多樂趣,且獲得適當慰藉,那是過去意想不到情境。許多人跟長輩兩地隔離,縱算現今有視訊等先進設備,還是有無法直接照顧的苦惱。臉書卻讓老人家有了主動的機會,在思念兒孫時,採用此一聯繫方式,獲得緊密的互動。

但仔細觀察她對臉書的認識,就只會按讚,傳達簡單的心情,什麼貼文和留言都不會。我若是臉書的設計者,將來一定會發明更多有趣的圖案。像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常以圖案表述更多意義。老人家生活愈來愈簡單時,應該也有此輕鬆選擇的工具,做為心情的表達。

此外,我常反省,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臉書的張貼和回應。同樣的,不時提醒媽媽,切記過度使用臉書,對身體不盡然是好事,有時還得起身活動。於是,為了有效使用臉書,她亦不斷運動,尤其是手部的擺動和伸展。她本來就意志堅強,臉書更讓她的生活充滿信心。

每天繪畫、看報,加上電視和臉書,媽媽繼續忙碌生活。

撰文/劉克襄

延伸閱讀:

子女心裡話 – 退休之路 父母也是新手
子女心裡話 – 別過緊湊的退休生活
「卒母」宣言:人生百歲第一歩,快樂過生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