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瑞香熱愛藝術與文學、電影,女兒謝岱汝也用熱情耕耘視覺藝術工作與經營藝文空間,她說:「我只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罷了。」面對女兒成長期的叛逆與年少輕狂,親子教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熊瑞香笑著表示:「和孩子學習是很重要的,女兒也教導我許多,我常說:『她像媽媽,我像女兒』。」
採訪=邱詩琁、鐘玉霞,文字=鐘玉霞,攝影=張紀銓
「我覺得媽媽『很酷』──她做的事很酷。」外表高挑亮麗、個性直率男孩子氣的謝謝岱汝,娓娓道來從小家裡收藏各種書籍、電影DVD,母親每天在家辦個人影展,身邊也有很多藝術家朋友,且總是漂漂亮亮的。熊瑞香在一旁說道:「即使休閒時,穿著也要看一下配色嘛(笑)。」
熊瑞香任教大學,教授藝術史、文學與電影,也是《安可人生》的專欄作家,撰寫影評與遊記。文學、電影與藝術是熊瑞香的心靈綠洲,謝岱汝從小跟著母親逛遊美術館,在藝術養分與生活美學的滋潤中成長,同樣熱愛豐足心靈的藝文生活。不同於母親走學術路線,活潑調皮的謝岱汝像個探險家,熱愛劇場、攝影、造型、美術設計、策展等泛視覺藝術創作,就像經營了3年的「mica雲母」複合式藝文空間,充滿無窮可能性。
傳統教育體制並沒有消磨謝岱汝好動的青春銳氣,成長階段不只是學霸、玩社團,擔任學校與社團幹部,愛玩、翹課、抽菸、交男友,尤其高中時像個失控的脫韁野馬,比弟弟還像男孩。熊瑞香眼中,謝岱汝是個叛逆卻很有主見的孩子,回首過去,熊瑞香坦言:岱汝曾讓她「招架不住」。熊瑞香回憶:「她高中時我覺悟到、並寫在日記上:我和母親的相處模式,若套用在我和岱汝身上,一定會有很多衝突。」
「我們上一代的親子關係比較僵化,依角色發言,子女視父母的話為聖旨,因此當岱汝理直氣壯說出與我不同的觀點時,有時覺得是叛逆頂撞,後來才了解她只是說出她的想法。」熊瑞香道出了當媽媽三十多年,在媽媽角色的迷宮花園裡,學習如何正確愛孩子,時而理智、時而感性、時而矛盾困惑的心情,及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尋求自我意識與獨立,衝撞體制與不服從既有框框的叛逆,有可能是「建設性的叛逆」。
熊瑞香溫柔地傾吐心聲:「大人要接受『年少輕狂』,媽媽們換位思考捫心自問:自己年輕時不也曾叛逆過,回首自己的過去,也許會發現對孩子的很多要求是太奢求了。」換位思考是一門人生必修的藝術與哲學,一旁,未婚的謝岱汝也感性說道:「從小到大,我們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已內化,慢慢長大後才了解:母親,也在學習當母親。我一想到:『若我也生出了一個像我一樣的小孩』,實在太恐怖了!」
對於謝岱汝忠於自我,堅持不懈鍛鍊那個大無畏的自己,熊瑞香知道女兒選擇一條辛苦的人生道路,也知道對兒女的精神牽掛,有時反而可能造成孩子的壓力與負擔。默默在背後擔心,並給予支持,相信女兒會在自己的人生舞台自在地翩翩起舞,閃閃發光。
〈熊瑞香與謝岱汝的QA時間〉
Q:妳覺得媽媽是個什麼樣的媽媽?有哪些地方會想像媽媽,哪些地方不想像?
謝岱汝:我覺得媽媽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她心中幾乎沒有惡,認為世界沒有真正的壞人,而且購物完全不比價。
而我比較像仙姑,什麼事都喜歡自己來,也負責購物比價等日常瑣事。事實上,三歲時到水族館看魚兒水中悠游後,我就不吃魚及海鮮了,八年前做了動物的夢,從此茹素,因此更像仙姑了(笑)。
Q:請老師談談您的教養方式和教育原則。
熊瑞香:謝岱汝從小就很有主見,我被孩子調教地變成很有彈性、沒什麼原則的媽媽(笑)。但是我認為,保持柔軟的心向孩子學習,及以同理心換位思考,是親子教養很重要的一堂課。
親子關係的摩擦常來自於生活細節,如我以前認為皮膚白皙才是美,希望女兒出門撐傘,但女兒很愛曬太陽,因此常為此爭吵。或是以前對女兒男孩子氣的打扮有些意見,後來也尊重她穿出自己的帥氣風格,尊重她的穿搭美學。
從孩子身上學習新觀念,成為一個更進化、跟得上時代的母親;也了解父母應該期待的是子女身體健康,而非挑剔雞毛蒜皮的生活細節。
另外,敞開心胸換位思考,不要視孩子理所當然應該順從,但是給孩子自由,也要教導懂得尊重別人。如我在大學授課,上課時學生滑手機玩電動、不顧他人自由進出教室,我也會請對方換位思考:若妳是老師,會怎麼想呢?在這提醒大孩子們,身處自由民主社會,享受並追求自己的權利時,也要尊重別人與尊重他人的權利。

母女默契大考驗時,第一道題:媽媽最喜歡什麼食物?母女忽然都愣住了,原來熊老師沒有特別偏愛的食物,後來改為食物類型,終於有答案了!
Q:女兒也從事藝文工作,有特別培育她這方面的才能嗎?
熊瑞香:我是獨生女,文學、電影與藝術是從小到大的陪伴,也是難過或生氣時紓解心情的出口。我認為文學與電影裡的人生百態與大千世界,會讓人的心變得更溫柔,待人處事及教養上更有包容力。
在藝術領域,我是思考研究派,女兒則是創作實踐派,決定要做就卯足了勁去做,勇敢直球對決。對我來說,藝術是氧氣般的必需品,因此,孩子小時就經常帶她們去美術館、看電影、表演,或許是強迫中獎(笑)。
Q:老師支持並投資女兒成立雲母,一路上看著也心疼著女兒的辛苦,現在雲母因為都更而畫下句點。能聊一下這兩三年的心情嗎?有看到女兒因創業而帶來的改變嗎?
熊瑞香:我不敢要求她要走哪一條路,也從沒想過她會走藝文這一條路,只是心疼她常忙到三更半夜,擔心她太操累。經營實驗空間雲母,也像經營一間公司,她工友兼校長,策展、接洽、整理環境,一人負責所有事情,經歷這樣的訓練後,個性冷靜的女兒行事更沉著穩重了。
Q:雲母雖然結束營業,但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歷程和紀錄,能談談這段歷程帶給自己的成長和收獲嗎?
謝岱汝:對我來說,實驗空間雲母是我內心空間的放大,我喜歡植物和動物,也關心性別平權、環保議題,因此舉辦推廣與植物共生的活動「植覺」,或告別老屋的都更議題,藉著自己微小的力量,帶來一些共鳴與同感。
以前劇場或拍片工作時,很少用「您」,經營雲母空間後Email書信往來或電話洽談,也學會使用這個敬語了。此外,經營雲母3年來,遇到師大商圈爭議、COVID-19,面對問題、解決困難,承擔經營者堅持下去的壓力,也是很好的學習。而無論是空間經營者或是劇場、拍片經驗,都讓我更懂得藝術家與身心靈老師的語言,因此樂於做為溝通橋梁。雲母結束後我也將接下另一空間的經營工作,繼續更多嘗試與串聯。
Q:會希望媽媽能從事哪些事(或不從事哪些事)以減輕妳的掛念嗎?
謝岱汝:媽媽常擔心我太累,體力無法負荷,但我希望媽媽少為我們(孩子)操心,多關心自己。
Q:針對孩子的幸福(人生伴侶),媽媽曾有過什麼樣的想像嗎?
熊瑞香:我希望是個有上進心、疼她愛她的人陪伴她。雖然她很獨立,畢竟還年輕,還是希望她老後能有個伴。
延伸閱讀
有一種母親叫成全|逗趣媽咪袁朝露 X 女兒毛妹,海派「哥媽」與自得其樂的孩子們
有一種母親叫成全|時尚媽咪王偉華 X 女兒崔至雲、崔至靚,一起玩耍,相伴成長,零界限母女
春日新綠 尋訪大地香水 The One植感提案 帶媽媽參加園林植感派對